一、专业基本介绍
1997年,我校新闻学专业创建并率先进行经济新闻特色办学;2006年被评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经济新闻特色教学体系建设”获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2013年该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本专业被确立为学校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我校新闻学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瞄准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传媒类人才的需求,依托学校商科等优势学科资源,适应媒介发展新趋势,培养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宽广,新闻传播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全媒体新闻传播业务技能,擅长经济新闻报道,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数字化时代中国经济议题国际传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我校新闻学专业以经济新闻为特色方向,在经济新闻人才培养领域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经济新闻特色教学体系建设”获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主办多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和财经类高校新闻学专业建设研讨会,在财经类高校经济新闻人才培养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
近年来,本专业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适应技术变革新趋势,将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将新媒体技术应用教育与全媒体业务能力培养相融通,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广泛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本专业以课程仿真、项目实践、专业竞赛、媒体实战、创新创业和调查研究为依托,构建循序渐进、交叉渗透的“六位一体”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赛促练,与多家财经媒体共建“协同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学生在媒体实战中不断成长。学生在多项国家级赛事中获奖,在媒体发表大量实习作品。专业还依托社会调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就业质量好。毕业生可在各类媒体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也可在互联网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从事媒体产品策划、节目制作、新媒体运营等工作,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从事信息传播、舆情分析、公关宣传和组织文化建设等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商报、新浪、网易、腾讯、爱奇艺、阿里、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不少毕业生已发展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一些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名校读研深造。
二、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4人,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教师中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拥有国外访学和进修经历教师13人。专业与业界联系广泛,多名教师有业界工作经历,7名教师在媒体挂职交流。教师主持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北京市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等多个省部级奖项。
三、专业建设举措
近年来,我校新闻学专业以北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依托学校商科优势、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坚持经济新闻特色办学,以提升内涵质量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与服务首都经济文化发展“双轮驱动”,实现专业内涵式发展。具体专业建设举措如下:
举措1: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为抓手,全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有意识地将国情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并佐以每年系列新闻传播大讲堂活动、主题研讨、实地参观以及思政活动竞赛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践行“四力”要求,形成点面结合、双向推进、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新局面。
举措2:深耕经济新闻特色,进一步体系化经济新闻特色课程模块,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更多与经济新闻相关度的案例。持续开展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等特色会赛活动,在新闻学特色教育、经济新闻研究和经济类媒体中搭建平台,服务数字化时代中国经济议题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
举措3:专业适应时代发展,在经济+新闻交叉融合基础上,跨学科组构课程团队,将传媒行业数字化转型下的新闻生产变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教育理念更新融入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迭代,在2020年版、2024年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中,从技术思维+人文素养、数据分析+跨媒体叙事能力等维度,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强化新文科背景下与“媒介融合”大趋势的对接,进一步夯实新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落点。
举措4:实行一体五维、全链融通、多元协同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快线上课程、混合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学生为中心,将本科生导师制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引入业界力量,与多家行业媒体共建协同创新实习实践基地,合作主办赛事活动,将竞赛活动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发挥多主体、多层次、多平台协同教育合力。
四、获批一流专业以来专业建设成效
1,党建引领专业建设,坚守为党育人初心
新闻学专业坚持将思想引领贯通于人才培养全领域,将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相融合,促进本科生培养工作,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专业教学的动力内生机制。支部党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闻系教师党支部获批并通过验收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20年全面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增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选用马工程教材、修订所有核心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育人要素、目标、思政要点。积极推动多门课程思政微视频,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思政比赛。王擎教授主讲的“经济新闻报道”获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3人在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获批学校课程思政相关教改项目1项,学校研究生思政项目1项。获评市级先进班集体4次、校级优秀班集体14次。
2,欧宝体育APP下载
继续夯实,教学改革取得成果
常态化开展教师相互听课与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邀请知名高校教师举办教学讲座。建立系部集体备课制度,根据课程与研究方向将教师分成多个教学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观摩与讨论。
本专业现有14名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2020年以来专任教师新增2人,引入业界高级人才挂职,对欧宝体育APP下载 力量形成有益补充。获批4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项,2人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3人获评校级优秀教师,4人获评校级十佳、优秀班主任,1人获评校级教学名师,1人获评校级教学标兵。
继续围绕经济新闻特色方向加强教材建设,2020年出版《媒介融合时代的经济新闻报道》。吴玉玲教授主持的“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会情感与能力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获2023年年度北京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立项。王擎教授申报的《北京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中媒介化治理能力提升研究》获批2023年度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立项。王雪驹老师2023年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科顶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1篇。
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持续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获批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项;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学院“精品课程”培育项目3项;校级本科教育改革创新项目1项。
3,产学研协同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本专业利用北京丰富的传媒行业资源,积极引入业界力量,创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为教学、育人搭建高水平平台。与行业媒体、首都媒体共建协同创新实习实践基地,与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合作主办专业赛事活动,邀请业界优秀人士到学校讲学、讲座。与经济观察报社建成校级“本科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校外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与“专业硕士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与北京商报社建成“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建成“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
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扎实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年均辅导时长331学时,超过70%的学生绩点大幅提升,年均深造率36.29%。2020年导师制作为必修课被纳入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方式。在导师指导下,8个学生团队获批8项国家级或市级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10位同学在国内期刊上发表7篇论文,其中1篇为北大核心期刊。连少英教授、董华峰教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获评2022年度、2023年度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罗昶教授、许莉副教授等指导的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一等奖、特等奖。全力支持学生参加“北京·国际范儿”短视频大赛、“经观未来创新计划”作品大赛等各项专业比赛并屡获佳绩。
本专业立足特色和优势,开展对外宣传培训和研究工作。与中国网、中国外文局、北京市外办等单位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对话,围绕社会需要,持续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相关培训和研究成果,促进北京市对外工作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媒体对外讲好中国经济故事提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