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介绍
会计学专业自1979年起招收本科生,1983年获批为我国最早授予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1995年增设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2003年获得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权。多年来,该专业屡获殊荣,包括2007年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以及2013年、2018年、2022年三次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专业建设上,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19年获批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又获批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本专业下设大数据会计和注册会计师两个方向,大数据会计主要培养满足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需求,拥有以会计信息为核心的大数据思维、智能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和决策能力的数智化会计人才。注册会计师主要培养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拥有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审计业务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培养通晓国际会计惯例,拥有在英语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全英语教学实验班。
二、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团队拥有专职教师31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5名。团队成员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1人、财政部会计名家1人、财政部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6人、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目前,形成了以名师名家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教学团队。
三、专业建设举措
举措1: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元化培养特色
本专业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按照需求导向,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打造大数据会计、注册会计师中文班、注册会计师全英语教学实验班等特色方向。同时,积极推进数智赋能教育,根据业财融合一体化对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需求,增设Python、智能会计、智能审计等课程,并积极对接商科教育国际标准,实施全英语教学推进通晓国际标准的国际化会计人才,满足对数智化、国际化、本土化等多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
举措2: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实践,实施场景化教学改革
根据会计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特点和学生思维共性问题,推进以课程思政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改革,重构专业知识体系,将思政元素、红色党史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本成果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场景化教学改革,综合运用智慧教室、资源共享平台和教辅软件还原知识场景,提升学生“沉浸式”学习的感知能力。目前,《会计学原理》课程积极探索智慧教室创新实践,《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创造性地采用辩论赛等体验式教学手段,《智能审计》课程引进审计实务软件还原真实审计业务场景,增强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感。
举措3:建立一体化协同联动育人机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为满足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需求,专业建立了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学校教师进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推动双师型师资培育。与安永建立合作协议,全英班学生整建制前往安永开展实践学习,邀请安永合伙人来校授课。先后与立信、天职国际、际华集团、国美电器、华财、科林电气等企业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加强对学生创新型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整合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院、国资国企研究院、会计与投资者保护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一体化和政产学研协同联动育人。
四、专业建设成效
以德立身,争做师德典范。积极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优秀教师团队”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多人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指导学生多人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多名学生获市校两级优秀学位论文。团队涌现出许多典型事迹,团队负责人毛新述教授从教10余年来,坚持立德树人、学术创新和服务社会齐头并进,荣获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和北京市优秀教师。
匠书育人,打造教学特色。始终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和集体备课制度,扎实做好教学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近年来,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专业、课程、教材成果10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教改课题5项。承担的“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积极将教学实践和创新思想融入教材编写之中,出版了清华版会计与财务系列教材,其中《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组织实施会计、商科数智化、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积极推进商科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商科教学团队”先后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等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383项,获批北京市优秀校外实践基地1个,合作研发并入选百优案例库、MPAcc/MBA案例库29个,获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18篇,与国家电网、京东方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产研与培训项目百余项。
潜心科研,讲好中国故事。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先后提出增减记账法、会计投资者保护、分层财务、股东资源等理论和方法,并积极付诸管理实践。近10年通过深耕国资国企领域,在公司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优势,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4项,获省部级领导批示1项。团队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Management Scienc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14篇,《会计研究》发表论文50篇。出版专著45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立足实践,投身社会服务。团队立足于中国管理实践,借助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于政府决策。深度参与财政部财务会计准则、管理会计指引研究制定,承担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国务院国资委项目,为监管部门建言献策。积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承担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和数千亿元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为北京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连续10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28项研究成果被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市国资委、四川省国资委、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广泛采用。担任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咨询顾问,积极建言献策。在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与可持续披露准则工作专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等担任专家、副主任委员、委员等2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