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obao欧宝娱乐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58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轻工业高等学校——北京轻工业学院,同年成立化工系。1970年北京轻工业学院外迁,至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重建。1979年恢复招生后设立了日化、环境工程研究方向。1991年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并入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当时的塑料系合并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化工系更名为化工学院。2002年1月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年1月新组建为食品学院,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与机械系合并成立了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2019年4月轻工科学技术学院组建成立。2020年4月,学校对学院设置进行调整,由原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原理学院化学系和化妆品系合并组建为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同期轻工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独立成立生态环境学院。2023年10月,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和轻工科学技术学院组建为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共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妆品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7个学科门类,设有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妆品系、日化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7个教学系,共有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化妆品技术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8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共建)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化学、应用化学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试点单位,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酿酒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功能材料应用化学、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化妆品科学与技术“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2024年Us News全球大学排行榜,高分子材料专业全球排名98位,标志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学院目前在校学生2108人,其中本科生1311人(含贯通生85名);研究生797人,包括硕士研究生761人,博士研究生36人。
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在资源配置和精力投入上更加注重本科阶段,以确保提供优质的本科教育资源。学院主要面向轻工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使得学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产业、行业紧密结合,同时又将行业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摸索出一条“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类专业“场景式、探究型、工程化“人才培养的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精细化工团队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教育创新团队,环境工程本科育人团队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术科研人才和轻工与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引导学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课程质量,通过精心设计和打造“金课”,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注重理工结合、科教融合,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选树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完成了“思政要点全覆盖”,对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重点体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例如:
1)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基于OBE理念构建的环境工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顺利入选高校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培养优秀案例。
2) 专业核心课程《表面活性剂化学与工艺学》展开思政教学设计,并将具体做法和成效写成“《表面活性剂化学与工艺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一文,发表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若干期思政课程培训,持续提升思政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obao欧宝娱乐 思政教学优秀教师评选赛,刘昕彤老师荣获obao欧宝娱乐 思政优秀教师一等奖。
1) 刘昕彤老师主讲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仪器分析技术》,已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录制,并在obao欧宝娱乐 课程思政资源库平台上线,且正在推进新华网思政平台上线工作。
2) 闫怡老师获第二届教学标兵、obao欧宝娱乐 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北京市优秀奖、北京市优质本科课件。
3) 2023年,由我专业教师指导的2020级本科生武琦等15位同学的项目《缪缌绮生物科技——人体菌群精准调控行业的领航者》(指导教师:徐春明、左敏、马慧鋆、吴玥、陈海涛等)获得第九届“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一等奖,并成功入选北京赛区优秀本科案例。武琦同学等人牵头创立的“北京缪缌绮科技有限公司”突破行业创新,在攻克肠道菌群测序分析技术上取得关键性进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且取得“基于LSTM模型的益生菌预测软件”、“AI智能皮肤微生物菌群预测软件”等多个软件著作权,实现了技术落地、产学研结合,为学生自主创业树立标杆。
学院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强调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设置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例如,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需要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从选题到研究再到成果展示,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专业还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获奖成果丰富,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种竞赛并取得成绩如下:
1)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7项,其中市赛二等奖(3)三等奖(1)。
2)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0项,其中市赛一等奖(2)二等奖(1)三等奖(6),国赛二等奖(1)。
3)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绘团史”专项赛道5项,其中市赛一等奖(1)二等奖(1)三等奖(2),国赛一等奖(1)。
4) 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43项。
5) 北京市大学生化工原理竞赛101项,获得市赛一等奖(11)二等奖(18)三等奖(79)。
6) 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27项,其中市赛一等奖(2)二等奖(9)三等奖(6)优秀奖(10)。
7) “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优秀剧本奖市赛三等奖2项。
8)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
9) 全国大学生绿色化妆品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1项。
10)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11) 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竞赛27项,其中市赛一等奖(5)二等奖(9)三等奖(13)。
12)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9项,其中市赛一等奖(1)二等奖(2)三等奖(4),国赛三等奖(2)。
13) 还有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微瑞杯华北赛区竞赛、“欧倍尔杯”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暨北京五校邀请赛、首都高等学校第十四届学生毽球比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等。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15人,其中专任教师186人,教授56人、副教授96人,博士生导师5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1人,兼职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材料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住建部环卫标准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3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北京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1人, 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1人, 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战略科学家1人,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18人,北京市海聚人才8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留学资助1人,北京市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5人,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5人。
三、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实验条件优越,专业仪器设备齐全,专业实验室面积8600余平方米。拥有中国轻工业绿色塑料成型与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聚合物发泡材料加工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塑料卫生与安全质量评价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剂工程实验室、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化妆品重点实验室、中国商业联合会味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13个省市级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1个国家及北京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是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国家轻工业芦荟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化妆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轻工业先进阻燃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生物发酵绿色产业链分析与碳排放评估技术中心、清洁生产技术中心、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学院现已经成为北京市及全国相关行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社会服务
学院依托塑料卫生与安全质量评价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十余个省部级科研服务平台,为北京市乃至全国进行社会服务,具体包括:
服务北京日化产业:为牛栏山酒厂、红星二锅头、龙徽葡萄酒、燕京啤酒、王致和、六必居等酿造企业,世界香精十强企业罗伯特香精香料、世界最大的麦芽酚生产企业北京天利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北京一轻日化、北京绿伞化学、洛娃日化、大宝化妆品等为代表的日化企业进行社会服务。
服务北京市新材料产业: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与轻量化研究服务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功能性阻燃新材料满足北京市建筑物节能改造与防火安全,“塑料卫生与安全评价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可以保障首都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与安全。
服务首都健康美丽经济: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提供智力支持和监管建议。
服务首都经济:良乡大学城北京市可降解生物基材料新型研发中心,从“聚合—加工—制品—评价—应用—科技服务”全产业链条布局创新研发,建成集小试、中试熟化、孵化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公共研发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了高校服务首都和服务全国地方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