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obao欧宝娱乐 食品与健康学院起源于原北京轻工业学院1958年创建的发酵工程专业,2019年4月正式组建成立食品与健康学院,设置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酿酒工程和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上述五个专业所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中位列第10位。
目前学院下设五个专业建设情况如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目前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IFT、IUFoST三个食品专业权威国内和国际专业认证。同时,202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农业科学学科排名世界前1‰行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obao欧宝娱乐 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校的本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是在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开设的新专业,该专业以营养学、基础医学、食品安全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营养和食品对人类健康影响。酿酒工程专业是为满足我国酿酒行业对人才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于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被列为A+专业,同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以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工程学等作为主要基础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科学专业。本专业是为满足我国香料香精行业对人才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于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在香料绿色制备技术、香精调配及制造技术、食品风味分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为国内3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软科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obao欧宝娱乐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二,获得了A+的专业评级。
食品与健康学院具有一支博闻多识、德才兼备、因材施教的欧宝体育APP下载 。学院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30人,含教授51人,副教授54人,讲师25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院士领军极具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9人次,其中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7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1人等。食品与健康学院教师队伍是一支能够将教学与科研“两手抓”的师资团队,拥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师资保障。
二、人才培养
坚持以优质党建为引领,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学科文化精品工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构建了立体式多层次育人格局;实行联席会制度,将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深入挖掘“科技小院”的内涵,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和新模式。近五年共招收博士生146人,已毕业55人,获北京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养北京市优秀毕业研究生41人;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
坚持产教融合育人理念。打造具有北工商特色的“1+N”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发展体系,培育了试点示范企业30余家,建立了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推行“亲产业”办学、“融职业”育人、“联企业”用才发展理念,将产业优势、区域优势与学院学科优势、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厚植北京区域协同发展土壤。积极拓展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聘请包括庞国芳院士在内的产业校外导师,累计超过110人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全过程一体化培养模式,在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共建了40余家企业实践基地,共同承担国家等项目,建立了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坚持双管齐下落实学生就业。从制度建设和人文关怀两个层面构筑了学院和导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双重堡垒,实施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创业主题团日、“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等,成效显著。近五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接近或达到100%,去向以食品工程、发酵技术等生物与医药领域企业、高校和事业单位为主,切实提升学生就业工作质效,社会用人单位好评度高。
图1 食品与健康学院举办“科创日”活动
三、科学研究
创新性提出“中国味”咸味香精体系,填补了国际空白。首次提出“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香精制造理念,引领健康食品高质量发展;到位经费3亿余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20余项。拥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老年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2个,入选本领域唯一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图2 科学研究
围绕生物医药行业重点布局,充分发挥院士引领优势,聚焦食品与健康领域有组织科研。学院实施了“百师千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建立了自主荣誉体系,积极探索了食品工程等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前沿。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9项,科研累计到位经费3亿余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励23项;主办国际期刊《npj Science of Food》和EI收录期刊《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22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图3 食品与健康学院主办期刊
四、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在食药医食同源与安全健康领域优势。学院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支撑,食品与健康融通协同发展,落实国家卫健委“1+8”合作机制,助力北京“现代营养谷”建设,建设科技小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耕科普传承引领科技跨界等。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等13项,多项研究报告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百余项项目形成成果转化,企业新增销售近万亿元,形成了产教融合多学科交叉科创体系。
学院深度融入社会服务前、中、后三个时期,营造了社会服务环境。加强与行业学会、协会等联系与互动,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探索分类发展创新模式。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建立了与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等合作机制;主导的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获国家主要领导人批示。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发挥科技小院特色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深化食育教育和科普创新,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央视等报道。加强北京智库平台建设,上报决策建议30余项,入选政协提案等近20项;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近五年横向经费到账近1.8亿元,年师均科研到账经费约58万元。
为提升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掌握营养健康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院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及科普实践教学等活动。食品安全科普团由本、硕、博中的优秀学生党员自愿组成,开展了“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蔬菜对人体的好处”“脂肪对身体的重要性”等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科普实践教学发挥专业优势特色,形式新颖,使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传统香文化的了解,感知到源远流长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提升了审美意趣。
图4 食品与健康学院开展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