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春回,按着我国农历时序即将进入春节。
提起春节,确有很多民俗趣闻值得记述和回味。“腊鼓催年”,这种传统习俗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用各种米、豆及栗子、小枣等熬成的“腊八粥”,至今也是人们喜食的应节食品。“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旧时俗称“祭灶”。祭灶以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扫房、洗澡、理发是必不可少的,以干干净净过大年。春节前夕,贴春联、买年画,这是年前一项重要活动。“新年新月共新春,花红对联贴满门”,春联不仅是节日的装饰,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寄托,对新春的祝颂。年画,过去主要突出一个“喜”字。这种民间的文化艺术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显示着一种招人喜爱的魅力。
农历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从儿时记事起,我印象中除夕和大年初一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尤其除夕夜间,家家户户几乎一夜不睡,叫作“守岁辞岁”。三十晚上的团圆饭,讲究在半夜子时合家聚到一起吃,叫作“更岁饺子”,明清时期,也曾叫过“煮饽饽”。当时民谚说:“煮饽饽,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一家满张罗!”这也意味着吃完饺子即开始进入新的一年,也是为了取个吉利。
拜年,是春节期间一项主要活动。大年初一,亲朋好友相见,总要互致问候,相互祝福,正如古籍中所记载:“车马喧阗,追欢竟日”,春节达到了高潮。如今这种活动仍然不衰,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以北京来说,庙会很多,如著名的“都中巨观”白云观,历史悠久的“厂甸”等等。有一年正月初我去逛庙会,只见商贾云集的庙会市场,不仅可以买到各种传统商品,吃到各种地方小吃,而且也能观赏到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如秧歌、高跷、旱船、中幡等等,各怀绝技,五花八门,好不热闹。据说,过去“丰台十八村”的“花会”很著名,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后泥洼的棍,前泥洼的幡,孟村的旱船跑得欢,樊家村的童子众会参”。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时值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祝愿同学们过一个吉祥如意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