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师”秦国伟来到学校开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题讲座。讲座带领学生们学习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为今天大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方法论,深化当代青年对国家大事的理解。
秦国伟首先介绍了历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并重点讲解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三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三次会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划时代性地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讲座中,秦国伟指出中国正处在全新的历史方位。当前美国正加大对中国的外部打压和内部瓦解。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家要更强,人民生活要更好,整体经济要翻番。面对未来经济发展。他表示,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在未来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秦国伟通过解读重要关键词——现代化、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使命来分析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他表示,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有专业化(分工)、市场化(交换)、合理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信息、公共设施。今天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各种能源危机不断出现,因此降低对外依赖度,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对此情况,秦教授指出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扩大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的规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分类推进高校改革。
11月7日,胡善清先生之女、北京城市文化主理人、《清明上河图》研究会“清明上河学”研究员曹颐走进北工商致知学堂,开展以“国宝再现《清明上河图》”为题的讲座。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背后独特的中国美学和人文情怀,从而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责任感、使命感。
一图胜千年,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北宋的社会风貌。曹颐首先从临品赏析版块带同学们走进《清明上河图》的世界。手持画卷从左向右,曹颐带领同学们欣赏了画中驴队入城、隋堤柳烟、水运繁忙、水路交汇等局部场景,展现张择端“动静对比”“遮挡关系”等美术工艺技法的精妙;从画面一角的指挥者、河旁倒水的瞬间,展现张择端以小见大、注重细节的庶民文化;从叠梁拱桥、井水设施展现宋代科技水平之发达、市井生活之繁荣。在完成画面内容赏析后,曹颐再讲到画中中国画独有的题跋,这些题跋是与古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汇,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家园。
从《清明上河图》一路向前,走入诗情画意的世贸中心——宋代。曹颐开始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她提到,中国文化在宋代真正达到了前所未有、融会贯通的文化高峰,而作为当代统治者的赵徽宗具有文人风骨,发展宫廷绘画,组织制作《宣和画谱》,培养翰林画家。世上没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个文风鼎盛的大背景下,才诞生了被后辈画家奉为圭臬的旷世神品。从过去走向现在,曹颐为我们讲解了临摹本的临者——胡善清先生。曹颐带领我们追溯了胡先生的家世背景。从古时,其家族便开设私塾,重视教育,《胡氏家训》也流传至今。胡善清先生继承着家族的优良传统,结合工科所学,运用坐标定位比例放大法,三年磨一剑,临摹了《清明上河图》,为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扬光大添砖加瓦。
在讲座接近尾声时,曹颐鼓励同学们怀揣人文常识和人文关怀,成为文理通达、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讲座的最后,同学们走上台前近距离观摩桌上的《清明上河图》临本,感受胡善清先生的匠心独运和中华文化的浩瀚精深。
《清明上河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生动例证。本次讲座,曹颐带领同学们挖掘《清明上河图》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价值,同时鼓励同学们,争做中国文化的传承者,让中华文化得以永续。
致知学堂,格物致知,本期致知学堂结束,期待更多同学能走进致知学堂,与知识相拥,与名师相伴,领略大家风采,拓展思维,领悟真谛,在致知学堂的陪伴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