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11月10日刊发了对校长孙宝国院士的采访,普及食品添加剂知识,并在《新食品周刊》特刊首发孙宝国院士的五言诗《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12年来,中国食品已向“工业化、成品化全面保障型产业”转变,但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仍然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
11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孙宝国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他所了解的食品添加剂,并特别写作一首五言诗《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独家通过新京报《新食品周刊》12周年特刊对外首发。诗中,他强调“合法添加剂,从未出问题,安全又合理,无须去质疑”。孙宝国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大家用最短的时间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关于食品科普
作千字五言诗让公众了解食品添加剂
新京报: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专注研究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食品添加剂古今中外都在用,将来也要用。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国家之一,但现在我们在品种数量、生产管理、使用规范等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造成国产食品在国内外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我们有责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新京报:这些年来进行研究和科普,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
孙宝国:印象最深刻的是,公众对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的渴望和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普遍存在。
新京报:你怎么会想到要作一首食品添加剂的五言诗?是觉得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太陌生,需要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吗?
孙宝国:想写这样一首科普诗只是最近一个月内的事。公众很难也不必成为食品添加剂专家,希望这样一首诗,能使大家用最短的时间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新京报:很多人一提食品添加剂就色变,为何公众对它误解这么深,你认为是哪里出了问题?
孙宝国:一是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公众科普和风险交流还比较薄弱,对公众食品安全科普力度低,一些涉及食品添加剂的事件在传播中被夸大、误导甚至歪曲,导致公众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混淆违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进而产生了缺乏科学根据的担心和恐慌。
二是个别食品生产厂商的不正当商业宣传加深了公众的误解。个别企业把添加了某种食品添加剂与否作为卖点,在食品包装醒目标注“不含某某食品添加剂”,或者利用广告、媒体等手段,标榜不含食品添加剂,误导了公众的认识。
三是各种各样的商业欺诈行为使食品添加剂雪上加霜。五常大米加香、上海“染色馒头”等事件不仅是商业欺诈,也是典型的给食品添加剂抹黑的案例,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负面印象,使得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抵触越来越深。
关于食品产业
传统食品必须走现代化道路
新京报:你认为这12年里,人们对食品的观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食品企业有什么大突破?
孙宝国: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营养健康需求正发生根本性变化,食品消费观念已从“温饱型消费”加速向“营养健康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同时,我国食品产业也从“基本供给保障型产业”,向“充分满足吃得更加方便、更加营养、更加安全和更加健康”的“工业化、成品化全面保障型产业”转变。
新京报:对国内食品产业,你觉得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障碍?
孙宝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和现代化问题。中国传统食品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由于传统食品生产工艺原始、工业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再加上西方快餐文化的入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传统食品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环境。中国传统食品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才能维持传统食品的永久生命力。
新京报:那么,国内食品添加剂的产业现状又如何?
孙宝国: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产业飞速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基础研究薄弱。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属于我国原始创新的品种,除我的诗中提到的历史悠久的氯化镁等外,现代的只有甘草素、罗汉果甜苷、甘草抗氧化物和竹叶抗氧化物等极少数几种。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居民饮食方式改变和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促使食品添加剂向天然、高效、安全、复合型发展。
新京报:你对中国食品产业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愿景?
孙宝国:食品产业是一个覆盖面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产业”。我国食品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国内最大的制造业,是保障国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的重要的民生产业。未来食品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会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食品。(记者 廖爱玲)
五言诗
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
一直都在用,从来不知道,突然听人说,吓了一大跳。
食品添加剂,生活躲不开,正确来理解,莫把它错怪。
安全先评估,品种需批准,生产要许可,使用有规则。
能不加不加,能少加少加,如果必需加,标准规范它。
不能超范围,不能超限量,若有谁违抗,可能进牢房。
非法滥添加,殃民祸国家,坚决要打击,绝不能姑息。
那三聚氰胺,食品不准加,有人非法加,法律制裁他。
声称无添加,王婆在卖瓜,到底加没加,谁来监管它?
合法添加剂,从未出问题,安全又合理,无须去质疑。
椒桂能调味,黄帝就知道,桂皮和花椒,都是香辛料。
桂油花椒油,食品用香料,使用更方便,如今很常见。
桂油主成分,名叫肉桂醛,源于大自然,合成也不难。
天然和合成,结构都相同,安全性一样,差在心理上。
卤水点豆腐,营养价值高,吃了两千年,美食少不了。
学名氯化镁,加水变卤水,不但豆腐好,还有豆腐脑。
豆腐虽好吃,卤水不能喝,要是不知道,想想杨白劳。
婴幼儿奶粉,营养要强化,加点氯化镁,为了好娃娃。
当年诸葛亮,七次擒孟获,将士牺牲多,泸水难渡过。
英灵要祭奠,得用蛮人头,岂可杀生人,发明大馒头。
家里蒸馒头,饼屋烤面包,复合泡打粉,如今很畅销。
柑橘要保鲜,打蜡来实现,蜡是被膜剂,隋朝已发现。
祖先好发明,后人未光大,美国人学走,蛇果销全球。
南宋卖国贼,名字叫秦桧,诡计害岳飞,人民很气愤。
路边小吃摊,义愤油炸桧,咬着牙吃掉,从此有油条。
油条很膨松,明矾立头功,距今八百年,美味世代传。
金华金火腿,宣威银火腿,技术很独到,色好味更好。
为防腐护色,先人费琢磨,用亚硝酸盐,问题全解决。
本是高技术,当年未保护,马可波罗游,偷偷学到手。
趁人不注意,传回意大利,洋人很好奇,生的就去吃。
皮蛋松花蛋,好吃又好看,松花蛋要好,石灰不能少。
调味品鸡精,家家都在用,原料是肉鸡,也有“I+G”。
可乐能提神,功在咖啡因,可乐变零度,要加蔗糖素。
糖醇口香糖,护齿又无糖,各种冰淇淋,色香味宜人。
外国巧克力,国内难匹敌,差别有技术,也有添加剂。
干红葡萄酒,营养挺丰富,要想长期存,首先要防腐。
啤酒很畅销,防腐不可少,加二氧化碳,问题解决了。
酸度调节剂,应用很普遍,汽水苏打水,馒头和饼干。
以前食用油,哈味很常见,添加抗氧剂,酸败不易现。
食品添加剂,一点不可怕,食品要美好,根本少不了。
许可名单中,品种常变化,旧的需淘汰,新的要增加。
中国品种少,问题就来了,人有我没有,监管很犯愁。
国外好食品,进口不进口?进口不合规,不进没理由。
食品品质好,添加免不了,国外添加多,咱们添加少。
人加咱不加,竞争不过他,人加咱也加,公平你我他。
最近几十年,一直在跟跑,如果不努力,落后免不了。
思想先解放,行动紧跟上,安全有保障,国人定无恙。
(注释:“I+G”为两种增味剂)
原文链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11/10/content_60715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