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率不到千分之二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的三大主要指标。所谓人均期望寿命,即当年新生儿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就是说,去年出生的“兔宝宝”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12岁。目前本市户籍人口的人均期望寿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根据《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到2015年底,北京人均期望寿命将比2010年增长1岁,达到81.8岁,较全国高出大约7岁。
2011年,全市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9.91%,住院分娩率为99.99%,孕产妇死亡率降至9.09/10万,较上年下降25.1%;婴儿死亡率降至2.84%。,较上年下降13.7%。
去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1%。;新生儿死亡率1.88%。,较上年均有下降。
社区医院就诊量增长最快
本市已连续数年就诊量持续递增,去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突破1.6亿,比2010年增长了10.6%。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3487.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了14.6%。医院诊疗人次数为10434.1万人次,占全市诊疗总人次的64.6%,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7%。全市平均住院日(不含精神病专科医院)为12.9日。
此外,2011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数共37.5万人次,采集血液总量共计64.6万单位。与2010年相比,献血人次减少3.2万,下降7.9%。同时,采血总量减少了6.3万单位,下降8.9%。
二三级医院看病人均350元
2011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354.9元,除去物价上涨因素,比去年同期上升0.4%,但较2010年7.1%的增长率有显著下降。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去年为16954.4元,比前年同期下降1.4%,共为患者节约医药费38793.9万元。
其中,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药费227.8元,比前一年同期下降0.9%,而住院病人人均药费6051.7元,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达7.9%。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占医药费用比重也分别有所下降。
恶性肿瘤居死因首位
2011年,全市居民前五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87.06%。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本市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7795例,平均每天约有104人被确诊为新发病例。扣掉年龄因素影响后,10年间年平均增长4.11%。
去年本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6.76/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15.70%和11.27%。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痢疾、肺结核、猩红热、肝炎、梅毒,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5.6%。
每千人至少拥有3名医生
随着每年就诊量的不断攀升,全市医疗资源也在增加。2011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数达9699家(不含在京部队武警医疗机构),比上年增加188家。医院共569家,其中公立医院276家,民营医院293家。
全市医务人员总数达到23.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0万人,注册护士7.3万人。北京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3.5名医生和3.6名护士,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其中医生拥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1年,全市有病床9.9万张,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病床4.9张,比2010年增加了0.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