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8日,致知学堂第十六讲、第十七讲在良乡校区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向征和我校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陈敦分别以《理性的迷失与复归——互联网与我们的判断》和《信托法律文化与信用社会建设》为题进行主题讲座。
11月26日,向征与同学们探讨了“网络舆论”、“谁的搜索引擎”、“困住我们的资讯”以及“机器人的入侵”四个话题,讲解层层深入,案例鲜活,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他指出,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传播媒介从报纸扩展到电视、电脑以及移动终端,每个人都是信息生产者。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网络舆论引发的问题则更引人注目。向征举例指出,人们的意念思想往往受到别人影响,尤其是大V的观点。从众心理弱化了其独立判断能力,带来的后果是人数多的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人数少的慢慢沉默下去。
向征讲到,当今人们被信息淹没,受到信息的干扰,丧失控制信息的能力,遭到“信息异化”。伴随诸如微软小冰等机器人的“入侵”,网络水军转换为机器人网络水军,机受到操控的机器人传达的信息也影响了人们的判断。面对这种情况,向征建议同学们保持清醒,避免人云亦云,思考事情真假,不传谣不信谣;掌握知识,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正确认识网络的道德和法律,保持判断与理性。
11月28日,陈敦从“信托的含义、特质与应用”、“中国传统的诚信文化”、“当前的信用社会建设”、“信托对信用社会建设的启示”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托法律文化和信用社会建设的内涵,向同学们传达了“信用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的理念。他谈到信托的应用非常广泛,可应用于企业并购、基金投资、环境保护等。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多,很多人失去了诚信,失去了自身的尺度。所以信用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他重点谈到我国从各个方面进行的信用社会建设。在法律制度上,民法通则到合同法再到民法准则都明确规定了我们从事民事活动一定要讲究诚实守信,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严格惩罚。国务院也发布了信用社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要建设制度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信用社会。
他提到了包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用分、社会征信机构评分、地方政府评分的信用评分技,用这些信用评分能够对个人信用比较准确地描画出来,告诫同学们成为失信人的个人影响: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陈敦对如何守诚信提出了几点建议:对于个人,要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区分法律与道德的作用;制度上,要加快信用立法;对于受信人,要设定更高的信义义务。
最后的提问环节陈敦教授耐心认真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娓娓道来,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与会师生们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