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10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食品科技、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近1500人共同分享科技创新与产业对接成果,探讨科技创新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之道。《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十三五”指导意见》在会上同期发布。
本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我校、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多家单位承办。我校有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孙宝国校长分别代表主办和承办单位在会上致辞。孟素荷致辞时表示,学会和中国食品科技界要用科学的力量为国分忧,在共同完成中国食品工业由小到大的命题后,应加快我国由食品大国走向食品强国的步伐。孙宝国院士在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我校食品学科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食品科技的发展应该由关注食品安全为主到关注健康营养为主,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应该是我们“十三五”期间发力的重点。我们要让中国的食品、中国的食品文化走向全球,走向未来。
本届年会特别设立的院士论坛格外引人关注。除了我校孙宝国院士外,该院士论坛还汇聚了我校双聘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岳国君共5位食品界院士。院士们从如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营养健康创新发展食业、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以及企业食品安全事件舆情演化机理和应对措施等多个主题入手,纵论食品产业未来发展与科技创新,预测我国食品科技发展走向。
孙宝国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健康、美味、方便、实惠是食品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食品产业努力的方向。健康食品发展是全方位的,健康食品应该包含所有食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日常食品、特别是中国传统食品健康水平是大有可为的工作。
庞国芳院士指出构建世界常用农药残留大数据库的必要性。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目前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以预防为主,监管前移是十分必要的。大数据库的建立,为“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朱蓓薇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营养不良造成的GDP的损失超过2008-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损失。引导膳食结构转变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出台,显示出我国政府正引导食品产业向营养与健康方向发展。
此外,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的罗云波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等多位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围绕健康产业与食品产业融合发展、“一带一路”下的中国食品工业、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与营养学科发展等热点方向,同与会代表分享真知灼见。乳制品和特殊食品是公众关注焦点。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中新乳业健康论坛以及营养与特殊食品论坛,通过不同技术专题的研讨,满足了与会者不同的需求。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食品科技界专业性最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也是中国食品界与社会各界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此次我校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参与盛会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的机会,相信也会为我校食品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