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工商

首页» OB欧宝APP在线登录 » 媒体北工商

【人民网】“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收官

日前,学校志愿者参加“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人民网对此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5cfb9b45e9eb4e8d89c89fdc06a9efcf.jpg

13af33f3c68c44398da517e7880f4103.jpg

3e7720cb9b5740f49d9585a0a89518a2.jpg

 在冰立方服务的志愿者

4月10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收官。这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前最重要的一次模拟。根据“相约北京”组委会的安排,本次冰上测试活动吸纳的志愿者人数为1026人。

“模考”交答卷

北京2022蓄势待发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0天之际,“相约北京”测试活动迎来收官日。从2月寒冬中张家口和延庆赛区飘荡的雪花,到4月暖春里北京赛区5大场馆剔透的冰面,冰雪交相辉映之下,这次“模考”交出了一份令冬奥人欣慰的答卷。

场馆赛程对标奥运

“变形”有条不紊

对标奥运,能测尽测,应测尽测,是“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的根本原则。

北京赛区5大冰上项目场馆中“年纪最大”的首都体育馆,是冰上测试活动中唯一要在同一天进行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转场的比赛场馆,面临着6天7次,在两小时内完成防护垫、形象景观、摄影机位、场地临建、制冰等转换工作的挑战。经过测试活动期间的数次磨合,首体“变形”已能做到有条不紊。

上演“变形记”的还有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中心。作为残奥冰球赛事与轮椅冰壶赛事的举办场馆,这两座2008年的竞赛场馆要完成从冬奥到冬残奥、无障碍设施与无障碍流线的全面改造升级。从更衣室到赛场的无障碍坡道、轮椅假肢维修站、无障碍坐席、高低位售卖台,冬残奥会期间,运动员和观众将在这里感受到“无障碍”体验。

“我们根据奥运赛时的赛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测试,特别是这次冰上测试,进行了很好的冰面转换,以及雪上和冰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检验了硬件,磨合了队伍,对于我们这支队伍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说。

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表示,无障碍运行流线以符合残疾人比赛需求进行设计,落客区尽可能接近场馆,洗手间、更衣室尽可能靠近比赛场地,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最大便利,做到了认识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到位。

全方位保障冰面质量

制“平原上最快的冰”

北京冬奥的制冰技术对标奥运的同时,也在努力超越。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它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平原上最快的冰”。

“我觉得没有理由说这里不能成为最快的速滑场馆之一。我们会努力找到正确的参数将之变成现实。”加拿大的资深制冰师马克说。

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表示:“冰上项目比赛场地冰面标准很高,无论是场馆室内温度、湿度,还是冰温、水质,我们的场馆团队都能够从细节入手,确保冰面质量。”

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3个雪上、滑行项目竞赛场馆群,在2月的测试期间同样得到了各方的认可。雪车雪橇竞赛组织专家诺蒙兹·科坦斯认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他到过和服务过的最好的场馆,场馆设施和运行功能会让到访之人享受其中。

科技冬奥助力防疫

无死角沉浸式观赛

走进冰上测试活动期间的五棵松体育馆,看一场冰球比赛的同时,也能体验一场科技秀。

观众能从多角度立体观看比赛的精彩瞬间定格,不受位置限制360度无死角观赛,感受新技术“子弹时间”。现场和远程观众还可以用VR头盔进行沉浸式观赛,通过手机实现从不同角度的“自由视角”观赏赛事。在馆内漫步,还有可能偶遇搬运、消杀、扫地、擦窗等智能机器人。防疫科技不得不提的还有体温计“创可贴”,它是目前全球最小、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检测精度可以达到0.05摄氏度。只需贴在腋下的皮肤上就可以在手机App上看到自己的实时体温,实现对场馆工作人员体温连续实时监测。

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表示:“测试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尤其针对问题和不足,加快补足短板、漏洞,不断完善预案方案,加强培训演练,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一次又一次赛事检验和大考。”下一次大考,将在今年10月到来,一系列国际性的赛事将进一步检验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北京2022,蓄力再战!据新华社

他们是冬奥服务“先行军”

“通勤”距离63公里

“大家清晨起床,每天工作八小时”

据冬奥组委志愿者部介绍,这次冰上项目测试活动期间,他们与各高校一起,指导和协调各场馆,进行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宣传培训、保障激励以及赛事服务、观众体验等工作,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运行团队的志愿者副经理王若冰介绍,各个学校为测试活动挑选的都是协会和学生的骨干。

冰立方运行团队志愿者经理张舒介绍,“我们的志愿者3月27日入驻场馆,之后和场馆各个领域进行前期的磨合和岗前培训。4月1日正式开始服务,到4月10日,大家服务了14天。”

王若冰介绍,志愿者团队在冰立方里承担赛事服务、媒体运行、注册票务、礼宾接待和颁奖典礼的工作。“学校到这个国家游泳中心,大概需要63公里。大家清晨就要起床,赶上班车去赛场,每天两班倒,每天工作八个小时,非常辛苦。”

张舒介绍,“200多名来自高校的志愿者分布在冰立方场馆各个领域,除了参与辅助协助作用,也展现了青年的风采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对场馆的运行也会形成经验。”

志愿者“对口”服务

退役国旗班士兵担任升旗手

这次活跃在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里的大学生志愿者,一类为通用志愿者,一类是专业志愿者。

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北大学生王嵩珉作为退役国旗班士兵,成为颁奖仪式最专业的志愿者升旗手。王嵩珉就读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举行颁奖仪式时,王嵩珉会扛起国旗,走到升旗区域,将国旗挂到旗杆上,手托国旗。待升旗仪式开始,将国旗缓缓升起。

首都体育馆的高校志愿者来自体育、语言、医学领域的四所高校。 场馆团队志愿者经理丁莉婷介绍,全部164名通用、专业志愿者,活跃在从语言服务、摄影运行、餐饮、交通、赛事服务、志愿者管理到反兴奋剂等15个业务领域,保证了测试活动展开。

国家体育馆志愿者团队负责人郭锴介绍,此次“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志愿服务的工作完全按照北京冬奥会的流程走下来。“这次测试活动虽然没有外国运动队参赛,但是语言类的志愿者还是招募了一些,从为北京冬奥会进行测试的角度说,语言类志愿者的使用、管理,整个环节都必须测试一遍。”

测试活动中,场馆运行团队也尽量让学生们的专业在他们的志愿岗位上发挥作用。“比如在冰立方,一些同学是学计算机的,我们会让他做一些自动排班、编程方面的工作。如果是学中文的,或者新闻传播的,会把他放到媒体服务领域。”张舒说。

志愿者郑宇轩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在场馆期间在专业技术组,负责现场专业设备的维护保障,在安检门拦下造成干扰的设备。他与小组的志愿者同学一同绘制了冰立方场馆专业设备的分布图,便于每日设备巡检过程的执行。

志愿者本质是奉献

“我们为冬奥查漏补缺、积累经验”

在冰立方, 出生于2002年的鲁欣冉,是本次测试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他担任团队人员管理组的组长。“我觉得志愿服务有时间要去做,没时间挤出时间也要去做。” 鲁欣冉认为,做志愿者的本质就是在奉献社会,是无声地反哺社会。

北京大学的“燕阵志愿服务体系”招募了专门面向冬奥服务的“雪燕”计划志愿者。柴腾就是“雪燕计划”的一分子。柴腾在冰立方的综合事务组,协调餐饮、交通、物资、排班、信息上报、宣传材料采集,以及前期各项准备和培训、注册工作。“我们志愿者既是一个答卷人也是考官,我们可以测试志愿服务领域里面的各个工作机制。”柴腾说,“我们充当着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查漏补缺、积累经验的先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冰立方冰壶场馆内有固定温度和保密要求,只有部分志愿者在比赛场馆服务。同学们坚守自己分配到的岗位,从没有发生过违规进入场馆的行为。

刘王玥曾是北京大学冰球队队员,参加过一届大学生冰球比赛。但本次测试活动中,他坚守冰立方冰壶比赛的场馆,身处最忙碌的通信组,他和队友们几乎从早晨6点到晚上9点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及时记录场馆中的通信。

测试活动让年轻人成长

“服务经验让我收获颇丰”

这次测试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60余名师生志愿者投入到“冰丝带”14个业务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志愿者们表示,测试活动让他们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刘子祎曾是一名国家一级健美操运动员,也是本次测试活动中赛事服务领域的志愿者。“我们领域的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冰丝带’赛事期间安保线内的观众服务,比如观众客流管理引导、看台服务管理等。”

王华林在志愿服务的这段时间里,感受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时需要的严谨,有很多平时想不到的细节需要考虑,“比如在我的服务过程中,就需要事无巨细地进行车辆检查和调度,让车流有序来到国家速滑馆,这样的工作经验让我收获颇丰。”

测试活动让这些习惯了学校生活的年轻人,体会了平常难以接触的场面。比如在冰立方,志愿者们针对轮椅冰壶测试,接受了相关培训,增长了见识。“我们这次在志愿者培训中加了一个环节,学习如何更好地向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的培训,这个培训也是让同学们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张舒说。

正像国家体育馆的交通志愿者在面试时所说的,“如果我能够做好‘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和2022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觉得这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郭锴介绍,正是感到这份工作有所收获,有所回报,大学生对成为“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和2022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抱有极高的热情。“这次工作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希望参加了此次‘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的志愿者能够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成为志愿者骨干。”郭锴说。

为冬奥会储备资源

“他们将成为冬奥志愿服务骨干”

从本次测试活动中五大冬奥场馆团队组成结构看,志愿者群体已经成为测试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未来他们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期间志愿服务队伍中的骨干。

国家体育馆在测试活动中招募了232名志愿者,其中162名学生志愿者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等八所高校。由于国家体育馆承接的冰球项目,将是冬奥会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涉及12支男队、10支女队,国家体育馆所需的志愿者团队也最为庞大。

国家体育馆还要承接冬残奥会冰球比赛。郭锴表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所需志愿者数量将远远超过此次测试活动的232人。

首都体育馆这次测试花样滑冰与短道速滑项目,两个项目间需要进行场地的转换。这是首都体育馆面临的一个挑战,需要大量的人力。秦宬庚作为转场团队志愿者,需要待在离冰场最近的岗位。秦宬庚说,他和伙伴的任务,是要在半小时内,在冰面上完成场边护垫更换和裁判席转换,为接下来专业人员调整冰面作准备。

志愿者为场馆正常运行工作,他们的表现也是这次测试活动的一部分。首体志愿者团队的李荦介绍称,志愿者工作日志三天收集一次,统计志愿者工作概况,再向上反馈发现的问题,为之后首体承办大赛积累经验。

除了冬奥组委和各场馆,各大高校也在为北京冬奥会积攒志愿服务人员资源。“志愿者基本都是00后,很多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需要在科研、课业和志愿服务之间进行平衡。不过大家的心愿,都是希望能在毕业前可以参加冬奥会的服务。”张舒说,“冰立方也是在做储备的工作,希望这批队伍可以保留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他们就像我们的先行军,已经和场馆进行了磨合。希望我们的志愿者会在各个领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回到学校进行宣讲,招募更多专业更匹配的志愿者。”

新闻链接:http://bj.people.com.cn/n2/2021/0411/c14540-34669283.html

Baidu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