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国青年报》第9版“寻找青春榜样”栏目中刊发文章《韩昱琦:快乐的“公交达人”》,报道了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韩昱琦,从一个“公交迷”到“爱公交”的公交志愿服务小组的发起者、组织者,再到把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结合起来,编辑软件为大家提供公交线路的具体信息和历史、站点和线路的查询的大学生榜样。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韩昱琦:快乐的“公交达人”
实习生 魏苓
“只要听到公交车发动机的声音,我就觉得很美好。”韩昱琦说,他对公交车的感情,是一种本能的热爱。
这个在obao欧宝娱乐
读大一的男生能根据发动机的声音辨别出是哪一辆公交车,能背出五环内几乎所有的公交线路。2012年高考结束后,他完成了一篇名为《低碳公交出行及公交系统的优化》的论文,长达两万多字。
他有一个江湖封号,叫“公交达人”。
公交车似乎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韩昱琦从小就对它着了迷。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公交车司机,因为它很大,可以装好多人,操作起来又复杂,我觉得特别好玩儿。”儿时几乎每天都坐公交车的韩昱琦总是会坐在离前门最近的座位上,观察司机怎么驾驶,听发动机轰隆隆的响声。
儿时的兴趣真正转化为痴迷,是2008年加入“北京公交吧”后的事情。在贴吧,他结识了一批公交迷,和他们一起分享老公交车的珍贵图片,探讨低碳出行的理念。
对公交的兴趣越来越浓,韩昱琦做了一个决定——坐遍全北京的公交车,熟记所有的公交线路。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只要一有空,他就会跳上公交车,一呆就是一整天。在车上,他也不闲着,而是仔细琢磨着线路的走向、哪一站上的乘客比较多和线路如何更优化。很多乘客抱怨车子的拥挤、嘈杂和颠簸,他却自得其乐:“朝外看也有风景,车子里面也都是风景。”
韩昱琦说,自己从不死记线路和站点,“坐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如今,北京七百多路公交车、上千个站点、数百种换乘方案都印在了他的脑子里,他可以向来问路的人脱口而出换乘方案,反应比电脑还快。
韩昱琦开始思考,自己的这一爱好是否能变成一项帮助人的特长。
高一时,韩昱琦开始外出做志愿者。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跳上公交车,帮忙售票、维持秩序,或者帮助车队打扫卫生。有时,他还会到北京客流最多的地方之一——动物园公交枢纽的公交车站台上为乘客答疑、指路。
在高考冲刺的最后几个月,韩昱琦还保持一个月做一次志愿者的频率。有人担心他的学习受到影响,小伙子却说:“老想着学习,肯定学不好。我必须做点其他的事情来调节。”
如今,韩昱琦已经是一名大一的学生。他在自己所在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发起了一个名为“爱公交”的公交志愿服务小组,经常带着同学一起去做志愿工作。
他还申请了问路QQ,开通了微博,平均每天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别人回答地图里查不到的车次间隔,写旅游景点的线路攻略、公交线路的历史沿革。
“做这件事让我变得更快乐了。作为一个公交迷,路人的每一声谢谢都让我的心里特别暖和。”韩昱琦说。
不过,韩昱琦一点也不想为自己贴上道德标签。他的助人为乐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主要还是自己喜欢与公交有关的事情,所以为别人指路、当售票员,都是发自内心的。我自己也能从中获益,比如熟悉以前不知道的路线。”
“有时候都觉得自己上瘾了。”韩昱琦越说越兴奋。
除了对公交线路了如指掌,韩昱琦让人惊讶的,还有一篇名为《低碳公交出行及公交系统的优化》的论文。
从高二开始,韩昱琦便开始搜集资料和实地调研。高考结束后,他完成了论文的写作。8月,他将这篇耗费了无数心血、洋洋洒洒两万多字的论文递交给了北京市交通委。对方很快给了他回复,表示会采纳和参考论文中的部分意见。
增加从小区到地铁站的公交线路、在站台上提供即将到站的信息、大力启用油电混合的新能源汽车……韩昱琦的许多思路和交通委的规划“不谋而合”,这让他信心大增,同时也为自己开启了一道为交通委建言献策的大门。
不久前,韩昱琦又去了一趟北京交通委,这次的任务是为新开发的智能交通平台提建议。
韩昱琦学的是软件专业,因此碰到与能源、动力相关的问题,往往要去查阅大量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但就是凭着一股喜欢的劲头,如今,他已经成了“半个专家”。
最近,韩昱琦在编一款名为“玩转儿公交”的安卓应用,内容包括公交线路的具体信息和历史、站点和线路的查询,以及景点周围的换乘信息和车辆变化。“和‘8684公交’相比,我们更注重人性化和用户体验。”过一段时间,他和他的团队将带着这个作品参加全国比赛。
制作这个软件也让韩昱琦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把自己的爱好和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我喜欢编软件,也喜欢公交,以后的工作方向,说不定就是这二者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