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OB欧宝APP在线登录 » 综合新闻

【聚焦2022·中心工作】学校2022重点工作解读:专访教务处处长曹显兵

【编者按】: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3月1日,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部署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学校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强校,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学科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坚持学术立校,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依法治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开放办学,提升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水平;完善校园规划建设,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全校上下要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进落实年度重点工作,为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委宣传部推出专题【聚焦2022·中心工作】,采访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并细化2022年学校中心工作。今天推出第二期——专访教务处处长曹显兵。

记者:结合学校2022年工作要点,请谈一谈教务处承担了哪些重点工作?

曹显兵:今年涉及到教务处的重点工作主要有6个方面,包括: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一体化平台,全面开展教室智慧化改造,建设好数字未来中心;加强教研室和课程教材建设;继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或团队;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整合校内外力量,力争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科技创新奖项中取得突破;实施基于课程“学分总量”的本科生培养成本核算机制以及构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

总体来说,就是对标数字经济时代的需要和新商科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自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专业为中心转变为以课程为中心,打破学院、专业及行政班级的壁垒,为全校学生提供开放、共享的学习平台,将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形成“一人一方案”“千人千面孔”的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实现“人人、处处、时时”的终身学习理念。

记者:围绕重点工作任务,教务处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

曹显兵:教务处今年工作总体思路是,打造“互联互通、直录直播、资源共享”的智慧教学管理实践一体化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维教学空间,形成“经管类跨界融合+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目标就是要力争实现三大转变教师由“一视同仁”转变为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特长决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学生由共性化学习转变为个性化学习,自主选择专业、学习进程、培养方案、所修课程和任课教师;管理者由专业管理转变为课程管理,培养方案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考核形式多样化。

记者:部门将通过哪些具体的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大转变”?

曹显兵:今年部门的具体工作举措可分为五大方面,一是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确定本硕课程编码规则,实现本硕一体化培养;形成学生个人“学分银行”,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推行学业导师工作管理办法;引入校外名课名师,丰富学生选课内容;打破上课时空限制,推动学生自由自主学习。

二是健全我校智慧教学体系。完善教学一体化平台,升级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全面开展两校区教室智慧化改造,建设好数字未来中心。建成“互联互通、直录直播、资源共享”智慧教学环境及新维教学空间,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是加强教研室和课程教材建设。继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或团队。形成基层教研室建设实施办法。

四是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整合校内外力量,力争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科技创新奖项中取得突破。各学院遴选种子队伍、配备优秀指导教师。确定竞赛主题,方案设计、文本撰写,定期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分批次指导工作,不断打磨材料,提高学生能力。

五是实施基于课程“学分总量”的本科生培养成本核算机制以及构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只有彻底打破旧有“吃大锅饭”的思维和格局,树立教学质量优先意识,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完善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增加投入。

记者:就以上五方面具体工作举措,您认为这其中哪些会成为亮点工作?今年教务处重点的举措有哪些?

曹显兵:2022年我们将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深度改革,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工作的亮点。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建立由专任教师为学业导师、辅导员或班主任为生活导师、硕博或高年级本科生为朋辈导师的三位一体导师制,指导学生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直录直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突破修课的时空限制。

同时,学校制定本科教学奖励长效办法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学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借助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互动情况、在线学习状态等,进行因材施教;各类教学工作在一体化平台上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实现教学全过程可追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此外,我们将依托智慧教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大数据可视化展示中心、融合媒体中心,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智慧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大数据决策分析依据和数字化课程录制保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