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5日,第十九讲、第二十讲致知学堂在良乡主校区开讲,选课的同学均按时到场聆听讲座。
12月14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于强以“台海热点纵横谈”为题,在我校开展了致知学堂第十九讲专题讲座。于强剖析了台湾经济陷入停滞的原因,并且分析这种停滞对台湾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他对两岸关系融合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且对台海热点进行了讲解,借此提升同学们对于当今台海问题的认知。
于强从多方面解读了台湾与大陆的两地差异。他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展示两岸生活习惯的差异,并由两岸养老政策上的差异分析出台湾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于强借用了台湾偶像剧的例子来说明台湾经济文化变迁。与此同时,他介绍了台湾偶像剧女主角的身份饰演从学生族群变化为更多贴近生活的角色,变化反映出了台湾社会结构的变化。于强还提到,近年来大陆偶像剧对于台湾偶像剧的模仿水平与翻拍水平不断提高,大陆偶像剧逐渐取代了台湾偶像剧在台湾本地的地位。
于强举出“团团”与“圆圆”两个大熊猫的例子来阐释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问题。为推进两岸的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顺应社会人民盼团圆、盼统一的主流民意,大陆向台湾赠送了“团团”和“圆圆”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让两岸人民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寓意和殷切期盼。台湾品牌传入内地市场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许多台湾品牌都深入内地市场并且取得了其产业的蓬勃发展。于强还对未来两岸融合发展进行了展望。
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在场同学对于台海热点问题,都有了更多角度的深入了解。这堂讲座让我们了解了两岸关系的融合发展历程,也增强了我们对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的信心。
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燕以“塞罕坝精神:红绿交融的时代强音”为主题,在我校开展了致知学堂第二十讲专题讲座。刘燕从红绿交融书写塞罕坝绿色传奇、红绿交融熔铸成塞罕坝精神的精髓要义、红绿辉映彰显塞罕坝精神的时代风采三个方面,开展了本次讲座。
在开场白中,刘燕分别解读了主题中“红”和“绿”的含义,其中“红”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绿”则是指塞罕坝的绿色发展。她提出,塞罕坝原本有着美丽山岭与水源的风景,但是数年过度的开围放垦导致了塞罕坝的生态环境恶化。在党的带领下,如今塞罕坝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刘燕从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对塞罕坝精神的精髓要义做了解读。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灵魂,是塞罕坝从荒原孤树再现为百万林海的精神指引。她提到,塞罕坝工程的最初的作用是为首都防风固沙、为京津涵养水源,而这也是一代代建设者们一直坚守的初心使命。在面对恶劣的环境时,塞罕坝人从未退缩,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说,艰苦创业精神就是塞罕坝林场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接下来,刘燕详细介绍了塞罕坝林场三个阶段的绿色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以来,塞罕坝人的坚持为塞罕坝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强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刘燕指出,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主题,是塞罕坝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讲座的最后,刘燕同在场学生进行了亲切热烈的互动。她就同学们关于“塞罕坝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指出塞罕坝精神与民族精神是相融相通的,它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特色,让民族精神不断绽放时代光彩。通过刘燕的精彩解读,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塞罕坝精神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我们青年人更应当学习塞罕坝的精神,增强时代使命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我们的青春力量融入到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之中。
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塞罕坝的精神历久弥新,即使是在新时代,塞罕坝精神也始终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追求,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更是向世界诠释了新时代“美丽中国”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