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发出通知,在北京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中开展向李小凡同志学习的活动。
李小凡,男,1954年10月14日出生,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汉语专业方言学带头人。曾先后担任中文系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职务,2012年病倒在工作岗位,2015年7月病逝,享年60岁。李小凡同志入党40年、从教32年,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爱岗敬业,对教书育人始终满怀热情,秉持“课比天大”的理念,常年超额承担教学任务,坚持教学育人在现场,30多年风雨无阻开展方言田野调查,罹患癌症后仍坚持守在教学科研一线。他师德高尚,始终心系学生成长,亲力亲为,一丝不苟的教育指导学生,树立了“满心关怀、慈爱如父”的师德形象,深受学生爱戴。他潜心科研,甘于寂寞,30多年专注汉语方言学基础研究,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从不提任何要求,从不谋取任何私利,一心一意为师生办实事,用平凡的人生诠释了党员干部“三严三实”的光辉形象。
李小凡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和优秀党员干部的责任情怀,他是高校师德楷模、“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是用生命践行“三严三实”的好党员、好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追授李小凡同志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向李小凡同志学习。
现将李小凡同志先进事迹材料进行转载,供大家学习。
践行“严、实”精神的好老师、好党员、好干部
——李小凡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小凡,1954年10月14日出生于苏州,
一位优秀老师的高洁品性
李小凡1979年考入中国语言文学系,1983年留校任教。方言学研究对于维护我国地域文化的丰富性、语言多样性甚至国家战略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正是李小凡毕生所致力的方向,而这也是语言研究中最基础性的方向,是属于比较冷的行当。板凳要坐十年冷,李小凡真的做到了。30多年来,他扎扎实实、只问耕耘,在汉语方言语法、语音、层次等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究,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出版了学术著作和教材。其中,他耗费十年主持编著的《现代汉语专题教程》、《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两部教材成为国内教学与研究的标杆。李小凡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他曾先后任韩国国立顺天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兼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方言学研究与教学不但保持了其在国内领先地位,还拓展出方言语法学、方言地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使方言学研究在学术领域保持了勃勃向上的生命力。
在他的学术人生中,他特别重视教学与对学生的培养。其中之一就是带好方言实习调查这门课。方言研究,离不开田野调查。为了确保方言的“纯正”,调查大多选在偏远地区进行,条件十分艰苦。为了培养方言研究人才,每个暑期李小凡都要带领汉语专业的学生,远赴这些方言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方言调查”,年年如此,坚持了近30年。他不仅在专业上指导学生,还要操心经费筹措、当地发音员筛选、团队的行程和食宿安排等具体事宜,直到所有人员都安全返校才能松一口气。2011年暑假,李小凡带队赴广东实习调查,因暴雨而改签的车次已无座位,57岁的他挤在逼仄的硬座车厢过道中,有学生给他让座,他坚持只坐在自己的行李箱上,颠簸20余小时。这样的情景在过去交通不太发达的岁月更是家常便饭。年复一年,从一个青年教师到
为强化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训练,从2001年起,李小凡在中文系汉语专业发起组织每周一次的方言学沙龙,由汉语方言学研究生轮流作报告,然后进行集体讨论。为了办好这个沙龙,使沙龙不流于形式,李小凡需要提前阅读报告人所读文献,认真批阅每一篇报告,任务十分繁重,他却乐此不疲。十多年来,李小凡始终坚持举办这一只有付出而毫无个人报酬的“义务劳动”。即使在2006年,他赴澳门大学讲学并兼任澳大中文系主任期间,也没让方言沙龙停过一次,而是设法通过网上讨论,继续为学生提出详尽而到位的意见。这种课堂之外的付出,他坚持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增进了师生学术研究的交流。
32年的任教经历,他始终坚守“课比天大”、“学生比天大”的承诺,为学生上好课,带学生们做好研究。他生病后,系里希望他休假以便调养身体,但他放不下教研工作,主动要求仍留在一线。他说:“课比天大。”每次三个小时的课,他依然坚持满满当当上完,中间仅休息十分钟;学生答辩前夕,他依然没忘了发信提醒“答辩需要注意的六件事”。2014年4月,李小凡被确诊为低分化腺癌,整个胃部都被切除。手术后他仍然坚持评阅学生作业,7月初癌症化疗刚刚结束,他顾不得身体的不适感,还在看晚交的学生论文,赶在
确诊为癌症时,李小凡名下有5位博士生,他谢绝了系里
李小凡忠诚于教师的本职和平凡而神圣的职责,恪尽一位教师的职守,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令人动容。
一位好党员好干部的“严、实”表率
从1983年毕业留校开始,在连续22年的时间里,李小凡身兼过北大中文系的多种行政职务,先后做过中文系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后担任中文系党委书记达十年,在风云变幻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他带领中文系应对了市场经济冲击、高校学生就业制度的变化、高校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挑战。作为党员干部,他以身作则,坚持原则,无私奉献,不计回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历次风波中,为了将党的原则妥善地贯彻到工作实际中,他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北京大学中文系多年的健康发展和学科建设成就,离不开他的奉献。他严以律己、鞠躬尽瘁,与历届领导班子一起确立了“守正创新”的战略发展方针,平稳推进以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担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的
李小凡身上具有强烈的共产党人情怀。他对党的教育事业充满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在留下的遗言中也主要是对北大中文系学科发展的建言献策。中文系的同事感慨说:“为了中文系的发展,
系主任陈跃红说:“
临终前,李小凡说他“这辈子没有遗憾”,同事们既感动,也相信这是真的,他捧着一颗透亮的心而来,不带半粒名利的灰尘而去。
一个平凡好人的伟大故事
“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心。”这是学生们对
李小凡自毕业留校任教32年来,他对教书育人始终满怀热情,胸中始终有一团火,无论是做学生服务工作、教学科研工作,还是作为领导带领院系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和他共事的老师、学生都会受到他的感染。有的老师说,
在住院期间,
李小凡做人纯粹、坚毅,恪守“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人生准则,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个人的生命践行了“做人第一,学问第二”的精神。按照世俗的标准,他也许算不上一位学术大师,但他却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一位践行“三严三实”的共产党干部,一个纯粹的好人。他从严从实做人、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当之无愧的。应该说,只有具备这种胸怀的人才不会患得患失,才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精彩地生活过。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