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严纯华教授受邀为我校研究生学术节名师论道栏目作了题为《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卢思锋代表学校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情况和研究生学术节的特色活动。报告会由研究生部副主任兼研工部副部长熊慧主持。
报告会上,严纯华院士以北大钱理群教授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说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切入点,提出“我们为什么要上研究生?”的问题。他结合长期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从为何读研究生、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如何写好论文三个方面阐释了读研的意义。他建议同学们要认真处理好师生关系、学业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保持身心健康、珍惜时光,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慎重选择导师,认真对待学术科研并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拓宽自身知识层面;学会将书本知识转为工作技能,做到心手合一;同时,调整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摆正心态,实事求是。最后,严院士还以鲜明的实例,阐述学术不端的危害,他表示科研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切忌编造数据、弄虚作假,并倡导同学们在遵守论文写作规范的同时,切实做到诚实守信,创新突破,视学术诚信为生命。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严院士就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生活与学习方面的挫折和失败等问题,给予了回答。他认为学生需要明晰学问来源及过程,系统地回顾知识,进而结合阅读、研究和讨论来深化研究主体。科学研究是一个以失败为主旋律的工作,作为研究生,更应平和心态,分析错误、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我。
严院士幽默、精辟的语言,独到、深入的见解,赢得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增强了在学习、生活及工作方面的上进意识和遵守学术道德、诚实守信的意识,为研究生生涯指明了方向与前进的道路。
主讲人简介:
严纯华,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11月出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14年当选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现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在稀土分离和功能材料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他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科技进步等多种奖项,199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3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曾获得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兼任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Elsevier)、《中国稀土学报》、J. Rare Earths、《结构化学》、Frontiers of Chem.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Open (Wiley)等刊物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还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稀土学会、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