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我校共有4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李朝鲜教授的成果《“十二五”前期价格上涨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和谢志华教授的成果《会计报表的缺陷与重构——以会计报表衍生体系为基础的企业信息体系再造》分别获经济类和管理类一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魏中龙教授的成果《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和杨有红教授的成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构建·运行·评价》分别获经济类和管理类二等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1987年成立以来,经过连续十三届的评选工作,已成为首都社科界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品牌奖项,其鲜明导向和激励功能,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本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于2014年6月启动,评奖范围限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发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经过系统初评、学科评选小组评选、评奖委员会审定、向社会公示等程序,共有206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1项,二等奖161项。
学校高度重视本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工作,为培育优秀科研成果参评,学校召开2012年度和2013年度校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2014年6月,学校召开专家评审会,由专家组评议、审核,最终确定8项优秀成果推荐参评,其中专著6项,论文2项。本次我校获奖的成果数量和质量在首都5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位居前位,体现了我校学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性强、成果丰硕的特点,标志着学校科学研究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决策、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