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10日,学校召开2014年度科研总结表彰大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三处处长杨列勋,校领导谭向勇、孙宝国、谢志华、李朝鲜、张耘、方德英、邱晓平出席大会。各学院院长、书记、主管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全体系主任,全体受表彰教师以及校办、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部、宣传部、教育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科技处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李朝鲜、谢志华分别主持。
1月9日下午,会议首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杨处长为大家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及政策解读的讲座。讲座主要简单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现状,对“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规划及政策进行了解读。杨处长还特别强调了项目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谢志华副校长作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题报告,他回顾了2014年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成就:2014年学校科研经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科研经费达到了1.93亿元,比去年增长12.86%;纵向项目数量和级别实现双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平台申报成效显著;科研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专著出版审查进一步完善;科协工作成绩突出,学报影响力扩大。他总结了关于精心组织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创新申报培训方式、多方式鼓励教师申报科研奖项、优化横向项目签约流程、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等四个方面的特色工作,明确了2015年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并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一是以提升科研质量为导向,提升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二是以协同创新为抓手,推动科研团队与其他团队的整合;三是做好“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四是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他希望,我校的科研工作在2015年继续优化管理,在提升科研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争取科研事业再上新台阶。
张耘副校长宣读了2014年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国家级项目立项名单和35岁以上人文社科类科研总分前十名、35岁以上理工类科研总分前十名、35岁以下人文社科类科研总分前十名、35岁以下理工类科研总分前十名名单。之后,获奖个人和代表上台接受了校领导为他们颁发的荣誉证书,在大家的掌声中合影留念。
孙宝国校长对2014年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对如何开展好下一阶段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目前学校科研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高水平科研成果,尤其是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级科研成果获奖较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薄弱;“长江学者”、“杰青”等科研领军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学校科研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需要学校和全体教师好好思考并逐步解决。同时,孙校长对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希望教师了解国家政策,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及优势,做到科研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国际前沿;在科研选题时做到“顶天立地”,既要面向前沿的科学问题,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希望教师有充足的信心和高远的目标,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做到“聚焦和聚能”,要放下架子到生活生产的第一线去挖掘和解决问题。孙校长还指出,学校今后将会搭建更好的平台,让教师的科研潜力能够得以发挥,同时会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组建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创造条件。最后,孙校长希望2015年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将学校的科研水平推上新的高度。
1月10日上午,参会教师分为四组就“如何保证科研数量的增长的基础上,确保科研质量”和“对于十三五期间科研管理规定修订的意见”进行研讨,各组老师畅所欲言,讨论十分热烈,并积极为十三五期间科研管理制度的修订献言献策。
1月10日下午,艺术与传媒学院高丽华和食品学院尹胜代表科研先进个人先后发言,他们表达了自己获得奖励的喜悦心情,为大家分享了自己能够做好科研的心得。他们纷纷表示组建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的重要性,要有勤奋专研的精神。四个组组长曹显兵、蔡强、李宝仁、刘红艳分别代表各组就讨论结果向大会作了报告。
谭向勇书记作了会议总结讲话,对全校教职工在过去一年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获奖的教师表示祝贺。谭书记就各组汇报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对今后学校科研工作谈了想法。他指出,科研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辩证的统一,只有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才有高质量的成果产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秀的科研成果是良好教学活动的一个保证,而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为科研增添新的思路;学校考核是对一年工作的全面总结,是对优秀者的鼓励和对大家的鞭策。对于“十三五”科研发展规划,他认为我校应继续适当扩大教师队伍,各学院要组建自己的招牌研究中心,整合各项资源为教师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从而组建优秀的高质量的科研团队。最后,谭书记预祝大家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