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是经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鲜明特色的新型国际大学,是适应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全新大学理念和大学形态的探索者与实践者,以独特的育人模式、组织构架、大学理想及管理理论与方法领跑中外合作大学和中国高等和教育改革进程。《光明日报》2012年7月2日第16版发表文章《从“一般”到非凡——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纪实》,报道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现转载如下:
从“一般”到非凡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纪实
本报记者苏雁本报通讯员许学建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喜报迭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75 名毕业生中,已有7 位同学获得牛津、剑桥大学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杨轶凡一下子收获了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三个专业方向硕博连读的资格。据保守估计,今年学校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将进入海外知名高校深造,入职世界500 强公司的也不在少数。
时光回溯到四年前,这批学生几乎是踏着一本线来到西交利物浦,只能算“中等生”,是什么让他们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更自主
在名校汇集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如果不留神,初次到访者很容易错过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区,因为这里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学校基础楼前矗立着包括孔子、柏拉图在内的8 位中西先哲的群雕,寓意群贤毕至、中西交融,这也正是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价值观。
“西交利物浦大学没有‘围墙’,我们希望营造的是无障碍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环境。”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告诉记者,同样一门课,西交利物浦的课时比传统大学少三分之一,教师在课堂上更侧重于知识体系和应用方向的讲解,至于基础概念与基本知识则需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每节课后,还会有大量的应用合作项目(project)、全英文的学术报告或论文需要学生组队完成,对于这些学习能力没有问题的“中等生”而言,学习动力成为最关键的因素。
把学生看成年轻的成人,让他们在自主选择中学会对自己负责,西交利物浦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我从建筑学专业转到计算机专业,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它无形中推动着我去学习。虽然感觉比高中还累,但是很快乐。”2010 级学生赵子尧说。
学校副校长杨民助介绍,与其他高校转专业需按一定比例不同,西浦学生完成大一学习之后再确定最终专业,在满足一定条件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调整专业,没有名额限制。
给学生走向广阔世界以“扶梯”
建筑系学生刘佳菲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堂专业课会是一个“鸡蛋撞地球”的游戏,老师要求同学们自由组队,四人一组,设计一个保护鸡蛋的装置,在尽量确保生鸡蛋从8 米的空中扔下而不破碎的前提下,减轻装置的重量。出乎刘佳菲的预料,比赛的最后胜出者竟是蛋碎了的一组。
这是一个“破冰”计划,同时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建筑学学习的要求。Thomas副教授向记者说明了比赛的目的,他认为设计师和建筑师需要忽略或打破规则,从而创造出新的规则。如果没有这种态度,就没有创造,也没有创新。
“西浦不是西安交通大学或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分校。她试图结合两者的优势,既传承西交大扎实而雄厚的基础课教学优势,又融合利物浦大学先进而实用的专业课教学经验,让中国学生在自己的土壤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与释放自我潜能,重视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席酉民说道。
西浦的培养方式比较西化,喜欢把问题直接抛给你,再给你一些启发性的指导和自由探索的空间,你需要哪些知识就去学哪些,不用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了才去做,只要把问题高效地解决了就好,即将前往牛津大学的于天霖介绍说。
在不断完善学生培养的同时,西交利物浦从办学初期就紧抓高端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选聘教师、启用国际顶尖教育猎头公司选聘高端人才,如今的西浦聚集了原英国蛋白质研究协会主席David O’Connor 教授、原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关圣威等近400 位教师,外籍教师达到80%。
让社会经验成为学生的“垫脚石”
“很庆幸西浦从大一到大四一直都有presentation(陈述演讲),为我们社会经验的提前获得进行了充分的训练,让我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博士的“一日高管助理”项目上,西浦学子罗珺玫不禁感叹。
席酉民表示,在大学2.0 时代,学习不再是唯一的内容,现在海外升学、就业都很看重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学校必须创设相关载体和活动,服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仅专业课程的教学注重实践和社会经验的训练,西浦还设置了暑假小学期。与国内高校不同,学校的小学期不开专业课、不计学分,全凭兴趣报名选修,切实满足学生的需要。小学期开设的《爱情心理学与人际交往》,让这群“年轻的成人”理性面对遇到的困惑;保龄球等社交运动类课程帮助学生直面职场交流;中西餐文化则教会学生社交礼仪。
早在2009 年,西交利物浦大学便设立了学生创新、创业与职业技能发展中心,为学生接触社会打开通道。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老师介绍,发展中心的建立,旨在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让大家通过创办、经营、管理一系列的小店,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经商”之路,从小小的创业项目中学习如何读懂社会这本“大书”。
学校自由、开放的氛围和对学生创业的指导,让这群“小鸟”正试着展翅飞翔。在2011 年第三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上,四个西浦学子设计的“犀利鸟创意产品”项目获得15万创业资金,也是大赛唯一一个获奖的设计创意类项目。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南校区规划中,学校将建起国际学术与交流中心、技能培训中心、人文社科学院等载体,“我们希望将西浦打造成一个‘科学社区’,让学生在这个社区中学会交流、领悟生活。”席酉民说,今年5 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已经获教育部批准开展研究生教育,建设“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的愿景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