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治结核,健康和谐”。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策略》以及海淀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要求,学校医院联合校红十字会利用学校网络、医院健康宣传栏、播放电视宣传片;在学生宿舍楼、食堂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张贴宣传海报;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有奖答题等形式,宣传和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咨询、有奖答题6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提高了同学们的结核病病防治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后勤管理处总支书记杨巧明,校医院院长杨晓明,防保科樊国升、李春荣,校红十字会马红霞、许华英等同学参加了宣传活动。
附: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其中尤以是涂阳肺结核的传染性为强。
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感染周围的健康人群。此外,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干燥后附着在尘土上,形成带菌尘埃,亦可侵入人体形成感染。经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的传播极少见。
易感人群:糖尿病、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者皮质激素者易伴发结核病,居住条件差、营养不良人群也是结核病高发的原因。
疾病症状
发热:发热最常见,一般为午后37.4℃~38℃的低热,可持续数周,热型不规则,部分患者伴有脸颊、手心、脚心潮热感。夜间盗汗亦是结核患者常见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熟睡时出汗,几乎湿透衣服,觉醒后汗止,常发生于体虚病人。其他全身症状还有疲乏无力、胃纳减退、消瘦、失眠、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
咳嗽:咳嗽二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肺结核患者以干咳为主。
咳痰:肺结核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
咯血: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
结核菌素试验(PPD)用以筛查肺结核病人。PPD为由结核菌菌体制取的纯蛋白衍生物。使用时用5u(1:2000)于前臂屈侧皮内注射,72小时测量局部硬结反应的横径和竖径求其平均直径进行记录。如有水泡、丘疹、淋巴管炎等反应,也应加以注明。结果判定:阴性:局部硬结平均直径0~4mm;弱阳性(1+):5~9mm;阳性(2+):10~19mm;强阳性(3+):20mm及以上或无论大小伴局部水疱形成。
试验阳性反应表明受试者感染了结核菌,但不一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试验反应强阳性可见于结核病患者或感染结核菌未发病者。强阳性人群结核病的发病率高,在未找到病变时并有结核发病的高危因素如密切接触史、需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人群可作预防性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除了表明未感染结核菌外,还可见于: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免疫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此前结素试验可为阴性;患急性传染病、发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低下如重症结核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艾滋病等。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一)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
(三)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到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
(四)患了肺结核在指定的结防机构实行免费治疗。
(五)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六)结核病人注意事项:不要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将痰吐入纸里包裹并焚烧。
(七)海淀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为海淀老年医院;房山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为房山区结核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