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匆匆地半年过去了。当记者见到物语流思代表队的队员们时,只感觉他们是一群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而无丝毫凌厉之气,可是珍藏的照片却忠实地记录了他们半年前在第一届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上的飒爽英姿。
第一届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由北京市教委发起主办,obao欧宝娱乐 承办,共有来自北京市的20多所高校的51支队伍参赛。物语流思队经过激烈拼杀,最终闯进决赛,并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精英团队:英雄识英雄 惜英雄
物流设计的综合性很强,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很难把它做好,这就要求参赛队员不仅能够将本专业的知识掌握并熟练应用,还得找到对比赛有用且有实力的其它专业的队友,无形中增加了参赛的难度。不过这对物语流思队的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们的队员不仅在比赛前就早已通过校园活动相识,而且都具备相应的资格与实力。其中:队长李星辰,物流专业,原商学院电子部副部长;王思,物流专业,原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法延林,物流专业,原商学院新闻部副部;王陆意,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校团委学术实践部部长;洪云枚,注会专业,现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副部长。当真是英雄识英雄,惜英雄。
“甲流病号”:逼迫自己 激发潜力
顺利的组队,不意味着比赛的轻松。据队长李星辰的回忆,当时由于他们刚上大三,物流的专业课还没开太多,而王陆意与洪云枚的专业课也远没学完,就经常感觉所学知识入不敷出,感觉就像逼着自己问问题,经常去向老师求教。而且由于当时全队的队员都担任着学生干部要参加各种会议,再加上学习的因素,使得他们白天基本上没有时间在一起探讨问题、制定方案,无疑为他们的备战过程增加了困难。
幸运的是,由于学校的重视,在提交方案前的关键一个月里,学校为我校参赛的三支队伍提供了专门的住处来为他们提供方便(另外两支是远景国际队和竹蜻蜓小组),解决了物语流思队的当务之急。巧合的是,当时正值甲流蔓延,他们的住处正好和隔离被疑似为甲流患者的同学的隔离区在同一栋楼。以至于他们在告知同学自己去向时,都笑称自己是甲流患者,被隔离了!
不过即便这样,他们的时间仍相当紧迫。据法延林说,即便这样他们当时一般研究方案也都是在晚上11点之后,午夜3点前基本没睡过,“算到了周末也没人回家,窗帘一拉,就没了白天黑夜。当时大家都很投入,时间的概念已经非常淡薄。”。
决赛前,学校还专门组织了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强化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就这样,他们在辛勤的工作中,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领悟,“就像我们几个学物流的,刚开始时其实对物流并没有什么概念,这参赛的过程相当于让我们提前自学,不仅印象极深,对物流的理解也更深刻了。”队长李星辰说。
与此同时,在这忘我的工作中,他们也由最初的相识而相知,由始的几句讨论到后来的无话不谈,他们已经变成了亲密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照片中,有一张是记录他们一起工作室情景的,充满了认真、甜蜜的气氛。他们回忆那段生活,用了三个字评价:奋斗、幸福、快乐。
冲进决赛:不计结果 不留遗憾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幸福的丰收。最终,一份长达100多页的参赛策划在他们无数次的学习设计,再学习再设计中被设计了出来,回报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当时感觉就像出了本书,100多页!太有成就感了,交上去之后也就没想什么结果,已经不在乎了。”“刚开始一两天的时候可能还想结果,后来努力过了也就不会了,就剩兴奋了。”回忆当时情景时他们如是说。在这种心态下,无论是来自同校的另外两支代表队还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名校的代表对都没有对他们造成太大压力。“已经不关心其它的对了,做好我们自己就行了。”“我们是第一个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怎么会比他们差。”
不过在决赛的答辩过程中,面对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众多教授,还是让他们好一阵紧张。“当时也是挺紧张的,不过上台就没事了,毕竟努力了那么多,底气也足”代表全队进行作品介绍的王思如是说。答辩时,口才较好的王陆意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当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发言到最后都是由王陆意接过去,再说一通”。而王陆意对自己当时的这个角色则给了一个幽默的解释的:“忽悠嘛。反正碰见没准备的问题,就不断地说,最后绕的自己的话上来。都走到这了,一定要把自己做的说出来,就那么几分钟机会,要多展现一下嘛。”
紧张的答辩,他们成功地展示了自己,没有留下丝毫的遗憾。最后那第二的名次固然让他们兴奋,却也没那么重要了。
家,因比赛成立 却不会因比赛而终结
用他们的话说,物语流思就是一个家:王思的思路清晰,和他一起做事感觉心里有底;王陆意思维敏捷,有了问题有他在就感觉特放心;李星辰就像一个全能战士,什么都会(自我评价为打杂的);法延林踏实努力,让人信赖,有他你就感觉背后有人;而洪云枚就像一个家长,领着这一群孩子(因为这位同学临时有事,未能接受记者的采访,甚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