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院长您好!11月18日是贵院成立一周年的日子,首先向您表示祝贺!为了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学校去年进行了院系调整工作,作为院系调整后成立的第一个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一年来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刘载文:谢谢!一年来我们深感任务艰巨,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们首先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系室机构设置和调整、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院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对系一级机构的组建方案在多个层面组织了论证和讨论。学院组建了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完成了学院办公机构的组成,完成了系主任的遴选,确保了新学院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正常运转。同时,学院还重视制度建设,明确各工作委员会组成方案、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决策方式。
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加强理学、工学、管理学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支撑、相互融合。根据院务会的方案学院将目前拥有的9个本科专业和3个面向全校的基础教学单位,按照学科专业基础的相关性,由2到3个专业组成1个系,目前全院共设5个系、1个实验中心。
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学院组建后组织完成了实验室整体建设和使用方案制定,并进行了部分实验室和办公室改造,提出了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方案并开始实施;针对实验室多实验员少的问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重新定岗。
记者:加强学科建设,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和科研团队,不断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是目前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你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刘载文:我们十分重视学科建设,我们认为,学院首先要优化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依托行业特点,彰显学科优势,全力抓好各学科专业群资源共享、互相支撑、优势互补的特色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建设特色学科、特色方向为目标,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你强我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学院综合实力。
一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运行监测与分析、水环境远程监测和水华预测方法与预警系统、知识管理关键技术与管理系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学院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今年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科研课题共27项,合同金额和到位金额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3项。
学院的商业自动化、智能建筑、电子商务等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实验室和教材建设都取得了不少成果,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最近学院组织教师对明年申报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主攻方向分析和讨论,组织交叉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
学院还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和部门的联系,参加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建的2个产业联盟,产业联盟与创新平台是国家“十二五”科研的重要组织形式。
学院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院教师上学年共承担191门次课程,高质量超额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工作量为全校总工作量的19.8%。考研升学率和学生竞赛是教学质量重要标志,我院自动化专业今年升学率为25.81%,位居全校第一,远高于全校10%的平均水平。我们组织学生参加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获中型组足球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去年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6人获二等奖、18人获三等奖;今年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三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