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5日,第十三讲、第十四讲致知学堂在阜成路和良乡主校区开讲,选课的同学们均按时到场聆听讲座。
11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宋伟,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与任务”为题,开展主题讲座。
宋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讲起,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果、全面从严治党的展望三个方面,阐释了从严治党对于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带动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上繁荣进步的重大意义。宋伟向同学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四风”的重要指示。他指出,能否风清气正、能否彻底遏制“节日腐败”,关乎人民群众对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与信任,关乎党的十九大后持续深入抓作风建设能否开好局、起好步。他强调,腐败和反腐败不是抽象的概念,大学生村官和青年贪官也不在少数,这是和大家的生活、工作以及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我们心中应种下一颗廉洁的种子,才能更好服务于未来职业方面以及各方面发展。宋伟通过讲述老挝的反腐情况,阐明了各个国家由于国情存在差异、反腐措施也不尽相同的规律。他举例,绝大多数国家把行贿认定为腐败行为,而老挝却持相反意见,认为贪污和挪用公款才算腐败,这是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观念差异。
宋伟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宋伟提到,从严治党的同时必须进行反腐败机构、法律、战略的建设。宋伟还讲到:“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答案和方式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找到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所以反腐败制度和其他的中国改革制度一样,不能够照搬照抄,必须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宋伟针对现场同学提出的“大学生与反腐败之间的关系”一问答道:期望大学生真正地了解各个国家政治体制;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探究其中与反腐相关地内容;尽可能多地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将实践资料和自身学习的知识和理论相结合。“党廉则政清,政清则国兴。”全体人民团结一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上来,把力量和智慧集中到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中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我们必将打赢这场兴亡攸关的攻坚战、持久战。讲座的最后,宋伟向在座的同学们强调,未来走出大学校园时,我们内心要有一颗廉洁价值观的种子,争做一名反腐倡廉的好青年!
11月25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陈鹏在阜成路校区,以“卫生防疫口罩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流行与波折”为题,开展讲座。陈鹏分别围绕清末民初公共卫生事件与防疫口罩的最初兴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防疫口罩纳入公共卫生制度及社会化普及、防疫口罩在近代中国推广和运用中的波折这三个方面为同学们阐述了卫生防疫口罩的发展历程。
陈鹏提出,口罩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使用,在现代卫生防疫知识观念和制度的生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医学认知的误区、传统习惯的抵触、国家权力的过度干预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口罩的推广经历了波折。陈鹏向同学们总结了几例严重疫病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与经验,如国际社会抵御西班牙大流感,1910-1911年中国东北、华北的鼠疫。在鼠疫流行期间,方擎、伍连德等一批受过西方医学训练的中国医师们,集体设计并积极推广纱布口罩的普及运用,涉疫地区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也采取让群众佩戴口罩的措施阻隔病毒扩散。清末民国时期流行的口罩,在阻隔病菌传播、维护公共卫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鹏介绍到,口罩在十九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呈现出新的普及、传播之势。卫生口罩不再仅仅运用于少数特定场所,也逐渐扩散到了其他领域。在新生活运动的浪潮下,银行设置提醒“数现钱的人最好带上口罩和手套,以免传染疾病”;苏沪地区乡村学校师生开始动手制作口罩;“要求佩戴口罩”成为理发行业防止疾病传染、维护公众健康的一项重点工作。“可以说,口罩已融入国人日常生活,从应急性、临时性的防疫物品,逐渐成为公众十分熟悉、日常使用的普通卫生用品。”陈鹏总结道。
陈鹏从经济、文化、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防疫口罩在近代中国推广和运用中发生的波折。在经济方面,早期口罩制作成本高,供应不足,导致了市场乱象。政府不得已倡导公众自制口罩,却削弱了防疫效果;在文化方面,口罩防疫的效果遭到了中医学的批评与民间的误解。1930年中医唐芸中《谈谈防疫口罩》一文中武断地否定了口罩的所有效果,体现了中医对现代细菌学的不了解;在社会方面,大众不解佩戴口罩的卫生防疫行为,在报刊上的讽刺文章比比皆是。但尽管波折重重,40年代卫生防疫口罩的普及和运用依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口罩是该带的》《戴口罩和预防疾病的关系》和《卫生概要》等文章的发表,使得国人逐步认识到运用卫生防疫口罩的重要作用。
“人类面对不断变异和进化的各种病毒,只能在永恒的挑战和应战中不断成长”陈鹏总结道。如口罩材质的优化、工艺的进步、成本的降低等问题,在民国时期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口罩也在不断改进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卫生防疫事业。卫生防疫口罩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流行与波折,折射出了古与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个人权力与公共安全的碰撞、冲突与调适。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当下,无疑值得今人认真加以审视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