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学校召开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结项及第三批辅导员工作室申报评审会,研工部部长徐丹丹、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吕素香、团委书记王海伟、科技处副处长张浩、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毕平平、心理中心主任刘立新等领导专家担任评委,会议由学工部部长吕良主持。
为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学工队伍科研能力,近年来,学工部积极组织我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工作,由一名辅导员牵头,跨学院组建团队,需要承担课题研究、专项工作开展、品牌特色培育、校内实践应用等具体工作,工作周期为两年。2015年,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张悦的“生活加减法”大学生成长指导工作室在北京市首批“十佳辅导员工作室”评审中脱颖而出,获得15万的项目资助。2017年5月,学工部组织我校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申报,共有四家工作室获批建立。
首批四家工作室建立以来,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成果显著。法学院尹航的“字里航间”网络思政工作室立足思想引领、内容制造、主流传播、文化演绎、舆情监控五大功能定位,打造网络文章、微课堂、网络案例三类网络思政“产品”,工作室成员及学生骨干撰写原创文章207篇,近10万字,其中理论文章《网络思政打造“第三课堂”,提升工作实效性》在《北京教育》德育版发表。经济学院单紫薇的“经典导读”工作室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问题为导向,紧紧贴合00后大学生时代特点,借助学院学科优势,将思政课搬上舞台,以故事思政、课程思政的尝试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导读,探索有效可行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被多家媒体报道。招生就业处李丹丹的“破冰船”就业工作室以两门就业指导课为主干,辅助开展了一系列配合教学内容的就业指导活动与赛事,探索尽可能将毕业季集中爆发的就业问题前置解决。经济学院王赛男的“指南针”班会设计工作室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组织“非同一班”训练营,招募各学院38名志愿者设计实践主题班会方案,构建主题班会体系,组织会前班干部专项培训助力班级开好班会,三年间,工作室设计的5套主题班会方案应用到学校600余次班会的召开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经现场答辩,专家评审,首批四家辅导员工作室均符合结项标准,准予结项。
第三批辅导员工作室共有六名辅导员申报,他们从既往工作实践出发,发挥个人优势特长,将工作室聚焦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节点,涉及故事育人、典礼育人、大学生士兵发展、劳动教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申报答辩中,专家评委与申报辅导员积极互动,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辅导员把握工作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将研究目标落实落细,把好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果有效推广。各学院辅导员线上观摩了评审会,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项目评审,也是辅导员队伍一次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培训。接下来,学工部将推进第三批辅导员工作室后续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