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波,现任学校《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校2018年优秀教育工作者。作为刊物的业务工作负责人,从刊物专业化转型开始,在主编的指导下,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带领编辑部的同事们,克服多重困难,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将原本低水平重复的综合性学报,打造成为食品行业精品学术期刊。近几年,期刊的评价指标连创新高,扩展影响因子,连续4年在食品行业期刊中排名第一;今年刊物还迎来了转型和更名以来的重大突破,首次进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作为刊物的业务负责人,叶老师是如何带领她的编辑团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让一份从零开始的期刊成为食品行业期刊中的一匹黑马,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期刊的呢?作为编辑部主任,她在期刊转型和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又是如何突破的呢?
确定目标 打造精品
编辑部的工作非常繁忙,记者几次和叶老师预约时间,叶老师和同事们或是在外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宣传刊物,组稿、约稿;或是外出拜访专家;或者忙着伏案,加班加点地编辑出版新一期的刊物。让记者深刻体会到了一份快速上升中的刊物背后的忙碌、辛苦和快节奏。
作为在编辑部工作20多年的老编辑,作为近10年的刊物业务工作负责人,叶老师谈起这些年的工作,这份刊物,依旧充满了热爱、充满了激情。谈起《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叶老师有说不完的话。她说,精品期刊带来的学术声誉能够反映学校的学术生态,体现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管理水平和发展理念,是提高高校国际国内显示度的重要途径。《食品科学技术学报》作为食品行业唯一由院士主编的中文学术期刊,办刊起点高,因此,从转型开始,我们就将刊物的发展目标定位为食品行业的精品期刊。尽管在刊物转型初期,人员老化、人手短缺,而且没有1篇食品专业的稿件,刊物工作举步维艰,但正是这份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使命感成为我工作的强大动力。刊物转型后,叶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克服多重困难,经过艰苦奋战,刊物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
转型以来,刊物的各项学术指标逐年大幅提升。转型初,刊物影响因子在0.2~0.3,转型后的第一年,影响因子就达到了0.686,之后影响因子逐年提升,2017年更是创了新高,首次突破1,达到了1.365。刊物的扩展影响因子连续4年在食品行业期刊中排名第一,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4,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二。短短几年,刊物就在众多办刊30年以上、强刊林立的食品专业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食品行业期刊中的一匹黑马。刊物还荣获教育部科技司、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部门颁发的多项高等级荣誉。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市属报刊审读工作中,刊物的编校质量,连年获评优秀。目前,刊物除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近几年还陆续入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文摘杂志列为固定刊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近1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绩。这背后包含了叶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一路走来,回首刊物转型初期的艰难,叶老师多次谈到,“激励我坚持下来的是对这份做了近20年的期刊事业的热爱,是做好学校期刊事业的使命感,是一种不服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勇气,是团队成员的互相激励和扶持,更是主编和领导的支持和重托。”
刊物转型,艰难前行
提起刊物的转型和当初遇到的困难,叶老师说,尽管已经过去近10年,但是当时的每一幕,每一篇稿件的来历,都深刻地印在脑海中。2009年,我校确立了以大食品为核心的特色办学方向,恰逢刊物主编孙宝国教授当选食品学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学校领导和科技处领导的推动下,依托学校在食品学科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校的自然科学学报转型为食品科学专业期刊。
转型后最大的问题是刊物没有一篇食品专业稿件。叶老师说她那段时间,常常半夜醒来无法再次入眠,数着即将出版的刊物还差几篇稿件,焦虑着刊物能否按时出版。她与同事们冷静分析、细致研讨,找出没有稿件的原因。《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虽然定位明确,但既不是EI、SCI来源期刊,也没有入选核心期刊,导致刊物无人问津。谈起那段时光,叶老师坦言“为了组织稿件,我和同事们到处寻找食品专业学术会议的信息,不停地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向专家们约稿,有时还会被生硬拒绝。”
“转型的第三年,我们联系了一位食品行业的专家,经过我们的盛情邀请和多次沟通,终于约定好了来稿时间,但是到了日期专家迟迟不交稿件。可是我们的刊物还等着出版,我们的版面不能留白,这件事搞得我们焦虑又被动。转型初期我们可以联系的专家非常有限,类似的情况或难题经常困扰着我们。”这件事让叶老师印象深刻,也让她和同事们更加坚定了刊物转型初期就定下的目标,一定要打造一份让作者青睐、让读者喜欢的精品学术期刊。
虽然遇到这么多困难,但叶老师和她的团队从没放弃。为了能够得到更多食品行业专家学者的认可,叶红波老师带领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宣传刊物、走访专家,多种渠道组稿、约稿;定期组织期刊工作研讨会,邀请期刊行业专家和期刊评价专家讲座、座谈,研讨改进期刊工作方案,优化办刊途径;严格要求刊物编校质量,组织刊物按时出版。经过广泛的宣传、主动热情的邀约,以及刊物高质量的编校水平、编辑们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精神形象,刊物和编辑工作逐渐得到了食品行业专家的认可。
服务科研 凸显特色
学术期刊是学校科研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学校科研水平和办学特色的反映。精品期刊要服务学校学科建设,凸显学校学科和科研特色,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期刊转型后,为了突出刊物特色,更好地为宣传学校学科和科研特色服务,也为了在食品行业期刊中获得更高竞争力,刊物设立了一个由3个特色栏目组成的特色栏目群。包括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特约稿件”栏目、解读食品行业热点和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专家论坛”栏目、导读食品专业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的“专题研究”栏目。刊物不仅有专业热点,还有行业热点、与食品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刊物的可读性强、社会影响广泛,形成了与其他食品行业期刊完全不同的面孔。特约稿件栏目刊登的全部是食品行业名家稿件,其他两个栏目也是名家稿件和食品行业一流研究团队的稿件汇集,奠定了刊物在食品行业期刊中的精品地位。
明确的定位、显著的特色,让刊物很快得到了认可。2010年转型,进入2017版的北大核心期刊用了仅仅8年时间。叶老师欣慰地告诉记者,“这是所有从零开始的期刊,进入北大核心期刊的最短时间。这与学校和科技处领导的重视、支持,主编的正确指导,期刊的准确定位、特色突出、内容精品化,以及办刊人的执着和钻研、编辑团队的团结协作密不可分。”
精益求精 严肃办刊
有着多年办刊经验的叶老师告诉记者,精品期刊一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做期刊工作必须要有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编辑业务水平。从她踏上编辑岗位的第一天,就得到了老编辑的言传身教。编辑部一直有非常好的办刊传统,所以叶老师担任编辑部主任以后,也一直本着严肃的办刊态度、精益求精的办刊精神,严格要求每一期刊物、每一篇稿件、每一个技术细节的编校质量,严格培养和训练新编辑,保证刊物高质量出版。
在北京市科技期刊学会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历次期刊审读工作中,刊物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都能够获得优秀。在全国高校的期刊质量评比中,刊物还多次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颁发的优秀编辑质量奖。高质量的编辑加工和编校业务水平,体现的是叶老师和她的同事们,高度的专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长期的、不为人所知的、默默的、大量的工作付出。
严肃严谨的办刊态度、行业一流的编辑技术水平,也让叶老师和她的同事在期刊行业内获得高度的尊重和信任,叶老师是科技部和中国科协的科技期刊审读专家。
转型佳绩,业内典范
经过不断努力,《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具有了很高的学术声誉和业内影响,叶老师和她的同事们的辛苦付出也得到了认可。刊物三次荣获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两次荣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颁发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两次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颁发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等多项奖励;编辑团队多次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叶老师还当选为北京市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副理事长。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转型工作成为全国高校期刊行业改革的成功案例。国内多家高校学报同行来校调研,学习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转型的成功经验;叶老师也受邀参加教育部科技司高校科技期刊改革座谈会,并在全国高校学报年会上做主题报告,与同行们分享经验与做法。
对于刊物的业内影响,叶老师有深刻的认识。她说,受我国以SCI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文科技学术期刊普遍面临生存困境。科技期刊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改革和快速的精品化经历,不仅是全国高校期刊行业改革的成功案例,对全国科技学术期刊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同样具有示范作用。
叶红波老师作为《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编辑部主任,工作负荷高,时间安排十分紧凑,但她仍旧利用业余时间对期刊改革和发展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她发表的文章《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改革的可行性:基于成功案例的研究》,对全国高校学报改革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成为中国出版网首页上长期推荐阅读的文章。
肩负使命,笃定前行
2016年,叶老师获评学校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行业内,叶老师除担任北京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还是科技部和中国科协的科技期刊审读专家,获得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颁发的“银牛奖”等奖项;2016年,叶老师还通过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和北京市人事局的正编审资格评审。谈起这些成绩和荣誉时,叶老师总是谦虚地说:“个人荣誉是建立在集体努力的基础上的。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编的嘱咐和重托,转型初期科技处各级领导的推动和帮助、学校相关学科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我们编辑团队的团结协作、互相激励和扶持,是我们取得各项成绩的保障。”
谈及未来,叶老师表示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建设,作为以商科、食品与轻工为特色办学方向,正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obao欧宝娱乐
主办的期刊,我们肩负着凸显学校学科特色,展示学校形象,服务校内外学术交流的重任;作为食品行业唯一由院士主编的中文学术期刊,我们担负着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树立行业精品,创世界一流学术期刊的使命。叶老师将与同事们一起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加强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强化刊物特色,组织更优质稿源,增强刊物国际化水平,为刊物进入更高的期刊评价平台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