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我校三名教职工杨帅、党浩、董玥经过推荐选拔,分别担任区域经理、调度主管、口译员。在岗期间,他们爱岗敬业、奉献友爱,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任务,彰显出北工商人的使命和担当。
杨帅,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担任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区域经理,主要负责接待外国记者和赛事转播商。
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的保障工作千头万绪,充满挑战。《防疫手册》规定如何具体落实?《冬奥住宿设施配置要求》如何落地?这些涉及住宿保障的“冬奥标准”,都需要经过他“这把尺子”来衡量。在日常工作中,杨帅需要协调防疫、安保、交通、食品卫生、住宿服务等一系列业务部门,统筹组织好保障团队的整体运行。尤其由于国内外防疫政策以及防疫认知的差异,许多事情都需要他与外国来宾进行多次沟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冬奥的防疫要求。
作为区域经理,杨帅的另一项工作内容是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保障团队成员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工作期间,杨书记是严肃认真的师长,带领团队内的青年志愿者全情投入工作;而工作之余,杨书记则是一位暖心的大朋友。杨帅还多次给志愿者团队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我是一名身着祥云蓝的志愿者,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会,我又穿上了水墨山水服,能够参与两次奥运为国家服务,是无上的荣光!”杨帅说道。
党浩,学生处干部,前往北京冬奥组委会和冬残奥组委会挂职,担任调度中心(MCC)运行调度组主管。调度中心(MCC)作为“冬奥大脑”,在赛时期间承担着全时值班值守、协调各方资源、统筹指挥调度等重要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到现场视察工作。
自1月23日起,党浩便在调度中心30米长的巨屏前,开启了两天一班的24小时昼夜不休的冬奥赛时模式。面对陌生的工作、紧张的节奏、高压的环境,党浩及时调整状态,当好“小学生”,通宵学习运行知识,虚心向老奥运学经验、向新同事学技巧、向领导学理念,很快便成为业务骨干。党浩秉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工作理念,每次值班确保全天24小时轮班在岗在线,累极了就伏案歇一会,困极了就用冷水洗洗脸,为的就是全神贯注投入工作,即便在最难熬的后半夜,每当值班电话和对讲机响起,第一时间的 “你好,这里是调度中心MCC,请讲……”是党浩58天服务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变的坚持。赛时期间,党浩与同事配合完成14次紧急赛事变更、处置26件紧急事件、组织116场早晚调度会、处理232份批文、收发1120份每日运行报告和次日运行计划、做好近1400小时轮班值守以及无数次的电话沟通……
作为一名北工商人,党浩将“第一应答”的工作理念带到调度中心。坚持“精细管理、精准沟通、精心梳理、精确落实”的四精工作模式,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主动“向前一步走”,与同事携手确保调度中心与各联络机构的指挥协调和沟通联络工作高效顺畅,指令传达快速准确。积极切实解决各工作组和非竞赛场馆运行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好冬奥会24小时不断线的“第一应答”。
“非常感谢学校党委给予我这个宝贵的锻炼机会和平台。我很荣幸能为这场以浪漫开始、以赞美收尾的体育盛事贡献北工商人的情怀与力量。”党浩充满感激的说道。
董玥,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教师。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董玥作为短期帮助人员,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工作岗位为口译员。
作为口译员,冬奥会赛时期间,董玥总是认真对待领导安排的口译、现场交传和耳语同传任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充分准备。她曾和搭档并肩作战,为北京冬奥组委向巴黎、米兰、江原道等未来奥组委的观察员传授办赛经验提供线上同传,向世界讲述北京冬奥会办赛背后蕴含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前一天,坐在工位上的她突然接到领导电话。场馆消防领域工作人员想给加拿大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送上一份临别礼物,领导让她“江湖救急”帮忙翻译。随后,她与消防领域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加拿大广播公司工作间,陪同双方顺利完成了交流和礼物赠送环节。当中方工作人员送上消防玩偶公仔,加方工作人员当场回赠徽章以示感谢时,她说:“那一刻,我看到了北京冬奥会带给两国人民的缘分和友谊。”
疫情防控是本届冬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需在不断协商沟通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并制定《防疫手册》。这就要求团队译员在翻译和审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细节,以免出错。有那么几天,董玥和同事们经常披星戴月,有时大清早就赶到办公室翻译校对,有时匆匆吃一口晚饭就又回到会议室继续讨论。虽然会有些许疲惫,但同事们都毫无怨言,认真完成每一次翻译和审校工作。在团队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两版《防疫手册》先后于10月和12月顺利发布。
“语言和文字是有魅力的”,董玥说:“我希望我的文字能让隔着屏幕、远在大洋彼岸的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和友善,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及中国人民。如今,回到依旧热爱的校园课堂,她将满载收获的温暖与成长再次出发。谈及未来的工作计划,她说:“我希望把这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冬奥故事分享给更多学生,也希望未来能和学生一起,用外语向世界讲述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