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助力农业中关村建设暨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市平谷区举办。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建华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作主旨报告,食品与健康学院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科学研究院自然科学处处长钱立军、人事处处长高丽华、团委书记单紫薇、设计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海伟、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李健、党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张巍带领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加活动。
郭建华校长代表obao欧宝娱乐 为平谷农业中关村建设加油助力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员会、平谷区人民政府将联合主办。共有来自58所高校的236支实践团队走进平谷开展“千人百村”社会实践活动。我校食品与健康学院、商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6个学院共7支社会实践团队,45名师生走进平谷7个乡村,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知农大课堂、助农大比拼、务农大体验、亲农大舞台等实践活动,了解农业、贴近农民,用专业所长和青春热情,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桃酒创品牌,助力产业发展——食品与健康学院“砥砺奋发启星辰,食代青年谱华章”实践团
食品与健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平谷区大华山镇,策划大华山镇大桃品牌传播推广活动,提升大桃品牌文化内涵。实践团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平谷区特色大桃开启了桃酒酿造制作实验,把“实验室”建在桃林田间,创新桃酒酿造技艺,亲手酿造、反复实验,旨在提升平谷大桃的附加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品牌,探索一条创新的产业发展道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近日,食品与健康学院《裕酿新途,同心共建--科技赋能助力乡村产业融合》项目入选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来自酿酒工程系的学生王硕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调制了大桃果酒,“当地原本也有几款大桃酒,我尝了之后觉得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王硕调查发现,当地的大桃酒以半干型和干型为主,口感中缺少大桃本身的鲜美,为了找到最适合酿造大桃酒的原料,王硕跑遍了大华山镇的各个桃园,仔细收集了每款大桃的指数后分别进行酿造试验,最后选定了以黄油桃作为原料来酿酒,“黄油桃本身很甜,而且糖度转化效率很高,酿出的酒口感和香气都非常浓郁,酒的颜色清澈透明,非常漂亮。”在此基础上,大华山镇与obao欧宝娱乐 共建了高酒精度桃酒及桃味啤酒酿造项目,延长了大桃的产业链。
调研走基层,“村耕”在田间——商学院“平商之行”实践团
商学院“平商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平谷兴谷街道杜辛庄村,调研杜辛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围绕基层治理调研、村容村貌改善等多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村民们一同采摘农产品,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拿起镰刀,与村民一同为村广场除草,和村民们共同打造良好的村容村貌;走访到户开展问卷调查,与村民们亲切交流,了解乡村生活状况,助力基层治理工作。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就杜辛庄村与平谷中学合力打造的劳动教育基地资源有效利用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多条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聆听老人讲述的红色故事,了解杜辛庄村的红色历史,在走访与记录的过程中体会到平谷人民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们在调研走访中锻炼了自身沟通表达能力,增进了与村民的感情,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将来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保护桃林,“村播”谋发展——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BTBU轻小团护河小队”实践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BTBU轻小团护河小队”深入平谷区马坊镇洼里村开展调研,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桃园,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了解桃子、玉米等种植业情况,近距离接触与感受基层工作实况,落实“千人百村”走基层计划;走进直播间欢欢喜喜地干起了“村播”,两人一队,三人成伍,借助直播电商平台推动平谷区马坊镇乡村振兴进程。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投入到巡河调研的环保护河队伍中。在政府环保办等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实践团在跟随巡察平谷区马坊镇小龙河、泃河等巡河的实际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实地走访方式,深入了解河水检测、污水处理、环保建设等实际护河措施,守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物流新业态,“村课”文化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实践团、“助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实践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组建“电商销售特色 农产品——打造马坊大集品 牌实践团”“助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实践团”两支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平谷区马坊镇西太平庄村和新建队村开展实践工作。
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和当地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深入了解物流产业链的最新发展动态,实地调研康安利丰、铁路、东九新宜三家企业,感受物流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并对优秀员工进行访谈,向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学习致敬。实践团参与助农电商直播,为“绿养道”农村合作社产品销售贡献力量;走进田间地头,拔除杂草、整理农地,并对村里的道路、河道、庭院等区域进行了全面清理,在实践中感悟农事艰辛、厚植爱农情怀。实践团对马坊大集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探索大集在当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走访西太平庄村、新建队村村民,了解当地村民生活状态并将他们对马坊大集的印象及建议进行收集整理,为后续宣传奠定基础。实践团还前往马坊镇党群服务中心上了一堂“村课”,学习剪纸、烫葫芦艺术家张荣新老先生以及平谷调大鼓的杰出人物蔡全海、蔡翠英以及王兰英三位老师为传承乡土文化奉献的事迹。
文旅产业兴,“村播”带货忙——数学与统计学院“助农金铲铲”实践团
数学与统计学院“助农金铲铲”实践团走进平谷区马昌营镇魏辛庄村,在乡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专业探索乡村振兴之道。马昌营镇近年来一直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量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环境,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下辖村庄形成了一条条特色发展模式。
实践团带着“借鉴它村生动经验,实现魏辛庄村的产业振兴”的目标,先后前往南山村和山东庄寻找发展宝典。在山东庄镇“村播”学院取经,实践团深入学习如何开展“直播+农特产品”“直播+休闲文旅”“直播+乡村生活”等特色直播内容。在马昌营镇组织的“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交流座谈会中,围绕着“提升村容村貌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践团向镇政府递交了铁路沿线加装隔音挡板议案,已被马昌营镇政府采纳,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组织施工建设。
实践团还对乡村外墙文化设计、街道两侧统筹规划和利用闲置房产建设惠民工程提出了意见建议。同学们深入巷里巷外,到多功能服务中心、街头路口、村民家中和乡间农田通过拉家常、调查问卷等方式听群众“说事论政”和收集民情民意;拜访村干、走访村民、问计于民、寻策于网,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了真实可行、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为魏辛庄村打造文旅品牌、深挖当地民俗文化、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兴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奠定基础,实现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就业致富。
改造新路径,“村晚”大舞台——语言与传播学院“谷韵农传” 实践团
语言与传播学院“谷韵农传”实践团积极发扬“自找苦吃”精神,走进马昌营镇前芮营村,在乡村土地强信念、壮筋骨,以田野调查为主要形式,开展系统、规范的社会调研活动。
“谷韵农传”暑期实践团在村干部和网格员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走街串巷,与村民深入交流,发掘村庄特色,协助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创建、河道闲置空地规划。驻村期间,为帮助前芮营村实现河道闲置空地改造,团队成员们多次前往泃河在前芮营村水域,对泄洪区绿地进行拍摄,对闲置空地地形进行简易摸察,在卫星地图上圈出需改造的绿地范围,在地图上进行改造绘制。同时,团队先后前往山东庄镇南山村和南独乐河镇鱼子山村学习废建改造优秀成果和打造特色旅游资源的思路与方法,为前芮营村河道闲置空地规划建言献策。团队成员们在与村主任姜宝齐沟通绿地改造方案后,发挥专业特长,成为马昌营镇第一支完成宣传片摄制的团队,对前芮营村的村容、村貌进行详细拍摄,制作精彩宣传片,完成视频的拍摄、剪辑、配音等任务。团队成员还积极参演平谷区“村晚”节目——《桃花朵朵开》,生动精彩的演出在桃花大舞台上精彩亮相。
青春扎根广阔天地,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村课”铸牢思想信念,“村播”带动电商经济,“村耕”践行知农爱农,“村晚”展现青春风采,师生们围绕平谷发展难题,选准小切口,解决农业高科技、物流新高地、世界休闲谷等建设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服务群众、锻炼才干。今年是我校第二年参加“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充分利用专业资源,精准对接平谷农业中关村的发展需求,上好服务乡村振兴的首都特色“大思政课”,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