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立足国家和首都经济发展需要,扎根现实沃土、着眼现实问题,依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政府绩效管理研究院、商业经济研究所、区域金融工程应用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带动团队切实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以及“两区”“三平台”建设。
建言献策,聚焦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问题
经济学院孟昌教授撰写的《制造业企业出口回落和预期走低》和《企业预期走低出口预期下滑明显》两篇专题报告获领导批示。刘晓雪副教授自2021年9月受聘为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食糖)首席专家,受聘期间所提交的国际农产品月度报告(食糖)经农业农村部审定后将定期呈送胡春华副总理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李乾参与撰写的《需重视和保护规模以下养猪户养殖积极性》研究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单篇采用;2项重要建议被《经济日报》内参编辑部采用。
研以致用,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双碳”落地实践
学院祝金甫副教授创立小土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以“科技+文化”双引擎驱动,研以致用,服务影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11月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经济院牵头,由小土科技等3家企业共建“文化产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文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及影视行业碳排放核算”研究中心,并编制影视作品碳排放指数和评价体系。小土科技将深度参与建设东方明珠数字影视制作基地,创新“7*24”一站式服务理念,服务基地成为“代表中国影视工业最前沿水准的示范性产业园区”,该项目已经列入上海市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同时,小土科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开展“云网协同,构建影视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等共建项目。目前,公司正在筹备北交所上市事宜。
产融结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难题
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致力普惠金融建设,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东省等30余个县、市探索开展全链条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助力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融资难问题。2016年以来,中心推动内蒙古自治区16个旗县试点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发挥金融扶贫造血功能,构建独具特色的全链条县域经济发展体系,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杨德勇教授率团队在河北省沧州市等地助推企业发展“百千万工程”,经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研究通过,打造河北省产融结合示范科研课题,构建“政金产学研”一体化解密中小企业夭折、早亡的生命周期密码机制,促进北京、河北两地政、校、企同心携手立题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探索实践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有效路径。中心服务社会的案例多次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沧州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媒体发声,解读政策精神与民生热点
学院教师牢记使命、服务民生,积极发挥在问题洞察、形势把握等方面的优势,深入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热点问题。王绪瑾教授就解读《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接受CCTV13、央视新闻等媒体采访,并同宁威副教授就中国改革开放40年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杨德勇教授就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接受新华网等媒体专访。谭向勇教授针对新冠疫情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机制与建设发表文章,并从健康生活方式与国民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文章刊登于《经济日报》;受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财经节目中心邀约,参与撰写的著作《权威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密码》已于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