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商人物

首页» OB欧宝APP在线登录 » 北工商人物

【优秀教师风采】为人师,亦人友——访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获得者杨彪

  

“同学,你好。未见你的留名,只好这样称呼。你的邮件被学校邮件系统屏蔽,是被手工恢复出来的。因为最近比较忙,所以回复较晚,请谅解。”杨老师的邮件回复中条理清晰、语言平实,也让记者感受到了严谨和踏实。

杨彪副教授,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讲“高分子化学”,“设计性高化实验”等本科课程,承担研究生“聚合物表面与界面”,“仪器原理与实践”等课程。荣获学校2014年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课上课下与学生的广泛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全方位获取知识的立体环境。他充分利用学校的BB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了网上课程资源库,其中包括中英文参考书、试题库、习题指导、电子教案等。并将上课内容录音,上传到BB系统,供同学课后复习参考。此外,在授课年级建立课程QQ群,与同学及时沟通交流,讨论高分子化学相关问题。有的同学爱刷夜,可能快夜里12点了,还会在QQ上提点问题,只要杨老师在线总能及时得到回复。虽然现在课程结束了,但是QQ群仍是大家经常光顾的交流平台。

好老师,严慈相济

在杨老师眼中一个好的大学老师就要“严慈相济”:“在材料系,教学上我是出了名的严格要求,虽然严格,但学生们还是理解和支持的,在课下我们相处的也很融洽,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学生刘威告诉记者:“杨老师平时人真是特别好,每次在路上或者食堂遇见的时候都会和我们一起聊聊天,当然更多的是如何学习好,嘱咐我们平时好好学习高化,其他科目也要从平时就认真学习。他对于课业极其严格一丝不苟,我们的每一次作业他都会认真批改,同学缺了几次作业、缺了几次课一清二楚。个别同学多次督促提醒仍没效果,按照学校规定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教育要育人也要娱人。杨老师上课很注重课堂纪律,要求严格。为提醒大家该收心上课,杨老师会让同学们在上课铃响时喊“起立”、“老师好”。但是课下的“彪哥”却是极其随和的,“师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师者要尽职尽责教好,学生要尽心尽力学好,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要分清场合,不能错位。”这是杨老师对师生关系的解释。“在我们班级高分子化学课的QQ群里,老师经常和大家聊天。大家都知道杨老师很喜欢憨豆先生,他的头像就是憨豆先生的图片,我们都说他和憨豆先生长得很像,其实更多的是说杨老师的乐观豁达的性格跟憨豆先生很像。”学生聂筱倩说。

明师,鼓励实践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杨老师感触颇多,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尤其表现在科研和一些集体活动上,很有个性和自己的想法。另外,国外学生的刻苦程度更要明显高于国内。“这与‘宽进严出’的制度有关系,这门课过不了,你是要掏学费重修的,这也促使学生全力学习。”杨老师笑着说。

鉴于国内的学生缺少自信和主动意识,杨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们去展示自己,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提议他们建立科研兴趣小组,由我提供支持和指导,参与我的自然基金的部分工作,大家很踊跃。期间查阅了很多资料,组织了多次讨论,督促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一面。”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由最初的懵懂,到被逼无奈去做,再到主动求索。促使他们在实践与辩论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并以此经常激励自己,培养积极的“正能量”。本学期的专业课学习中,有好几个杨老师的学生都说:“现在专业课上讲的东西,去年科研小组就已经接触过了,学起来感觉好轻松。”

“学习重要的不是你记住了多少公式,而是你碰到问题知道用哪个公式,知道该怎么去做,也就是知识的运用能力”,杨老师主张“学以致用”,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课上能听懂,课下再回顾、做习题就不会了”的问题,杨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其实是一个知识运用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孤立的对待某一知识点,不能融会贯通造成的”。于是,课上每每遇到相通的知识点,杨老师都会有意地前后对照,提醒同学注意之间的差别,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架构。

认真细心,幸福为师

“杨彪老师为人正直,热爱学生,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承担学院和专业的公共工作都是亲力亲为,从来不叫苦叫累,实验室仪器坏了,他自己动手维修,为学院节约经费。平时对自己严格要求,热心帮助他人,为人师表,积极向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杨老师的同事温变英老师的评价,也是作为同行,对另一位教师的肯定和赞扬。

杨老师特别注重细节,强调“过程培养”,在每个教学环节做到有实效。“高分子化学”知识点繁杂,头绪容易乱。对于“如何指挥学生的学习思路”,杨老师有自己的办法:“我一般都是通过节奏的调整和实例来唤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人在听讲时最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0分钟左右,所以一节课中我会用几个实例来将内容分成不同的段落,使学生兴奋的思绪得以保持。有时也会简短的和他们谈到时事或分享自己的心得,他们会有很热烈的反应,这样课堂的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谈到自己的教学成绩,杨老师很谦虚:“我所做的并不是什么新的方法,其他老师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去学习和采纳,我能做到的是尽量精心设计讲课环节,保持自己的兴奋性同时也感染学生。老师不是万能的,学习是互动的过程,双方有积极的反馈,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和同学们是一样刻苦的,周六日你们在自习室,我大部分在办公室和实验室。”这是采访过程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话,没有更多的谈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杨老师讲的最多的就是他的学生,“虽然我自己的科研可能和讲授的学科基础课程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和学生分享科研的经历和心得是我的一大乐事,这会激发他们对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兴趣,会促进教学。”

不论是杨老师本人还是杨老师的学生、同事,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多的也是杨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学识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刘威说:“彪哥在做实验的时候会提前为我们准备实验手套。”细微的小事被学生深深的记在心中,温暖着学生的心。

作为老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自己的付出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张扬的青春同样感染着我,也带给我快乐和满足。”回忆多年教学的难忘经历,杨老师不禁面带微笑:“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开始教书时,学生私底下会称呼我‘彪哥’,现在都要成‘彪叔’了”。 2013年学生毕业季,学院给学生们颁发毕业证书,有几位杨老师的学生专门在台下和其他同学换好位置,就是为了到台上时能让杨老师颁发证书,扶正流苏。杨老师当时在QQ上的留言代表了他的心情和浓浓的期许:“此情此景令我甚为感动和满足!看着他们像小鸟一样欢快的飞向四面八方,心中充满祝福和无奈的不舍。今天是毕业典礼,愿宝贝们,沉稳、睿智的生活、工作!你们由池塘游入大海了!”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杨彪老师有着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对讲的课程负责,也就是通晓相关知识,能够旁征博引;讲课要有激情,有技巧,能“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要有人格魅力,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就是对学生负责。作为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与他们的互动要鼓励和鞭策并重,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公平、公正。” “老师”代表了对传授知识和垂范做人的尊崇,在教师岗位上的每一年,杨彪都尽力完成好这一角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高分子化学”这门学科基础课给人印象“呆板”,高深又不易懂,但从杨老师的言谈话语中,自然流露出的却是平易近人的态度,平实中的激扬,以及强烈的教师责任感和为人师者对学生浓浓的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