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文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1944年生于北京通州,1963年考入北京商学院,就读于商业经济系的财务会计专业63级2班。1968年毕业后,分配到四川某部队参加劳动锻炼,1970年入伍。在部队的40年中,他热爱表演、创作,对戏剧、小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于1988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为大众广为熟知。2003年他退休在家,但依然执着于艺术创作和表演事业。
他,是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的大贪官,是《鸡毛蒜皮没小事》里的张大爷,是《郭县令轶事》中的那个不善言谈的老太爷。他,是今年北京电视台春晚小品《签约》中那个前来“讨伐逆子”的老父亲,是2010年央视春晚大受欢迎的小品《50块钱》的导演之一……。他,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但自称是一个仗义执言,不追逐名利的普通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obao欧宝娱乐
的杰出校友——李文启。
艰难岁月中梦想的起航
1944年,李文启出生在北京市通州马驹桥镇大葛庄村。李文启回忆说,自己当时所在的村子有个评剧团,父亲虽然不懂评剧,但是特别喜欢,总是积极地组织演出,受其影响,李文启自小也非常喜欢演戏。从8岁开始,他便登台献艺,饰演剧目里的“小女婿”。他因此而受到乡亲们的喜爱,至今,有些长辈仍以“小女婿”戏称他。这在通州名人录中亦有记载。
1963年,李文启考入北京商学院(obao欧宝娱乐
前身)。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表演艺术没有太大关联,但在校期间,李文启除了努力学习专业课的知识外,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他加入了学校宣传队,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大小小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在和同学们表演的话剧《柜台》中,还男扮女装反串了母亲的角色。
李文启的大学生活与现在的大学生活相比,可以说是相差甚远。因为他在大学期间,我国农村和城市基层正在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 ”。1964年,在校期间的李文启与同学们前往山西大同的阳高县搞“农村四清”,1965年,他又和同学们去天津参加“城市四清”。“在山西的日子很苦,村里很缺水,吃的只有酸白菜和一种被当地人叫做秫黍糕的东西,嚼在嘴里,满嘴是糠,很难下咽”。即使在回忆当年的艰难岁月,李文启也难掩艺术家的“本性”,即兴表演了几句他当年学会的山西方言。1967年本是李文启毕业之年,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同学们继续留在了学校,一年后才毕业离校。
在北京商学院的五年,正是动荡的年代。李文启认为,虽然在学校的日子很少,但是大学生活中所有的点点滴滴都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在以后追梦的过程中,面对艰难的生活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
锲而不舍创造人生的辉煌
1968年,李文启从北京商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四川某部队农场参加劳动锻炼。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他和其它44所学校的110名同学一起组成了一个学生连,由所在部队的军官来领导他们,而他们所穿的工作服就是部队里准备用来擦炮的旧军装。李文启苦笑着说:“当时我们的衣裳很破,我记得我衣服上面有整整48块补丁,老百姓都把我们当成了劳改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李文启依旧不改自己的执着,就像在学校那样,他经常在闲暇时刻自创自演文艺作品,最终成为了连队宣传队的骨干队员。
1970年,李文启凭借其出色的表演才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110名学生中唯一一个因为文艺天赋而获准入伍的。至今他已是我军从艺40年的一名老兵了。起初,他只是“毛泽东思想业余宣传队”的一员,1978年,他被调入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从此告别“业余”走向“专业”。1984年,经领导推荐,李文启又进入中央戏学院导演干部进修班学习,这为他以后的戏剧编导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 6月,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戏剧小品电视大赛中,一个名为《无题》的小品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该作品首创由一名演员在同一个小品中饰演多个不同的角色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表演者的才能。这个作品就是李文启自编自导自演的。从那以后,他便走上电视荧屏,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1988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李文启应邀创作、表演了小品《门铃声声》。后来与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合作的小品《吃饺子》、《妈妈的今天》,与郭冬临,买红妹合作的《有事您说话》,与郭达、蔡明表演的《都是亲人》、《看决赛》等都成了深受大众喜欢的家喻户晓的著名小品。春晚小品节目中的精彩表现使李文启走向了小品表演的巅峰。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常青树,他的作品都很贴近大众生活,很真实。不仅如此,他还多次担任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总政治部等举办的全国全军性小品大赛的评委。2000年,作为总政艺术家考察小组成员,李文启还出访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六国,并多次为海外华侨慰问演出。
辛勤的耕耘给李文启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从央视第一届小品大赛开始,他便与奖项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他导演的《纠察》获得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小天鹅”杯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和解放军文艺大奖、最佳导演奖;1996年,他导演并主演的小品《全都忙》,荣获国家文化部全国小品大赛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表演奖、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小品电视大赛二等奖和国务院文化院颁发的“文华”导演奖。以上的两个作品和小品《歪打正着》又同时获“文华”新剧目奖。2000年2月,他还应邀参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举办的元宵节联欢会,与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庆佳节。现如今,李文启的小品编导演影像已经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了专辑。
光环下找准人生定位
李文启自编自导自演,可谓是小品界的全才,然而熟知他作品的人不难发现,他扮演的角色大多是配角。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怎会甘于人后,不给自己写一个剧本呢?李文启说:“我从没想过给自己写戏,我只是在表演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就像我在学校的时候,反串母亲的角色。我觉得是不是主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摆正人生位置——也许正是这样的胸襟,才使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被荣誉所束缚。他的小品创作,永远秉承着“小品的生命力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准则,不断追求更好,更精湛。
如今,李文启已经退休在家,但他并没有闲着,依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创作、表演、关心小品的发展。李文启自己说,他每天都过的是“平民生活”,没事的时候坐公交车,买菜、逛街或者在家练练书法。但也会时不时地遇到自己的粉丝。对此,李文启坦言:“他们有可能要求合影啊,或者签个名什么的,我一般都会答应,不会‘摆架子’,因为这说明观众喜欢你。而演员的所有荣誉不都是观众给的吗?”尽管经历过许多人生的辉煌,也享有过诸多荣誉,但李文启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明星,当成“腕”。他始终认为,自己在台下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嫉恶如仇、有话直说的老人。
弹指一挥间,李文启离开母校已经四十多年了,但是他对母校的发展前途依然关心挂念,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他说,母校的辛勤培育,自己不会忘记。在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李文启也表示了对母校的深深祝福:祝愿obao欧宝娱乐
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人才,成为一个培养精英的摇篮。他也同时希望,在母校学习的后辈们,能够诚信做人,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摆正人生的位置”、“唯求一乐”,这是李文启的生活风范,也是对后辈人的期望。